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擘画8000亿产值新未来
天津北方网讯: 临港经济区位于京畿门户的海河入海口南侧滩涂浅海区,是围海造地形成的港口工业一体化海上工业新城,规划总面积200平方公里,是滨海新区重要功能区之一,也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定位为建设中国北方以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生态型临港经济区,致力于发展装备制造、粮油加工、口岸物流三大支柱产业。
临港经济区拥有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海运方面,不仅北依世界第五大港天津港,自己还具备大沽沙、高沙岭、独流减河三条航道,将建设300余个万吨级以上码头,实现入港物流无缝对接。陆运方面,京津塘、津晋、海滨大道等九条高速纵横交错,贯通临港,区内三横五纵骨干路网已经形成,入区铁路正式通车。空运方面,距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仅38公里。“十三五”期间,临港全面完成200平方公里围海造陆和基础配套,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到2020年,预计实现年工业产值8000亿元以上,港区吞量1亿吨,就业20万人以上,真正成为高端产业的聚集区、科技创新的领航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谐社会首善区。
即日起,记者走进临港,深入探访这里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宜居环境、基础配套等建设进展,让读者深入了解临港全貌,感受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魅力。
拓展三大战略新兴产业打造装备制造五大集群
龙头项目将贴“临港制造”标签
近日,钱江重工盾构机生产基地项目与临港经济区完成签约,计划总投资约21.5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占地1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盾构机整机及零部件采购、制造、生产、销售、维修、技术培训、服务、新技术研发、整机及零部件的进出口等。该项目计划于2016年10月份开工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约47.5亿元人民币以上。据统计,今年以来,临港经济区落户的大项目、好项目已达15个。
据了解,按照建设临港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产业定位,近年来,临港经济区积极拓展海洋经济、智能制造、生产性服务业三大战略新兴产业,继续打造装备制造五大产业集群:一是以泰富重工、三一重工、海油工程等项目为龙头,打造高端海工装备产业集群;二是以德国库卡-环龙机器人、天大水下滑翔机、北京智造宝3D打印等项目为龙头,打造集工业、农业、医疗、教育娱乐、水下、空间机器人等为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三是以天津电力机车、钱江重工等项目为龙头,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四是以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基地、渤海英力士等项目为龙头,打造海水淡化及成套设备产业集群;五是以华能、龙净环保、胜科污水等项目为龙头,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定向实施“聚链、展链、补链”行动,形成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全产业集群。
“今年还会继续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成都、西安、沈阳等招商联络点,带动西部招商尽快形成规模,并努力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与自贸区战略合作,带动自贸延伸产业落户临港。”该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