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将建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划分三个功能区
天津北方网讯: 《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日前通过专家评审。根据《总体规划》,经过10年到15年的发展,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将被建设成为集保护管理、资源利用、科研监测、生态修复、宣传教育、社区共管于一体的国内领先的海洋特别保护区。其中,将依托国家海洋博物馆协商共建牡蛎礁遗迹展示区。
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位于汉沽大神堂村南部海域,总面积3400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1630公顷,生态与资源恢复区870公顷,适度利用区900公顷。《总体规划》按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合理开发的指导思想,将保护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生态与资源恢复区、适度利用区三个功能区,确定保护区的近期和远期规划目标,加强生物资源生态修复,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
按照《总体规划》,近期(2015年至2020年)将完成设置保护区4个浮式界标、2个警示牌、1个宣传牌等界标、标牌;保护区拐点处建1座海上监视监测平台;依托国家海洋博物馆协商共建牡蛎礁遗迹展示区;在重点保护区内布设1套水质监测浮标。开展保护区游泳动物增殖放流20万尾,贝类底播5公顷,投放人工牡蛎礁群10公顷。
中期(2021-2025年)将开展保护区水质在线监测等科研与监测项目,及时掌握保护区牡蛎礁及其生境状况变化,为管护工作提供可靠的研究支撑;以国家海洋博物馆为依托,全方位展现牡蛎礁遗迹风貌和天津古海岸变迁历史;逐步开展保护区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增殖放流和人工牡蛎礁投放,帮助修复牡蛎礁适宜环境,使礁区生物资源恢复初见成效。
远期(2026-2030年)将完成全部生物多样性养护礁群投放、贝类底播增殖放流工作,并对修复效果开展评价。规划完成卫星遥感人类活动业务化监控体系建设,建立人类活动监控简报制度,常态化制作保护区动态监视评价产品。
据了解,中国的海洋特别保护区是指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海洋开发利用特殊要求,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开发方式进行特殊管理的区域。海洋特别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其中具有重大海洋生态保护、生态旅游、重要资源开发价值、涉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海洋特别保护区列为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报国家海洋局批准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