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迈向国际化创新型宜居生态新城区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对于滨海新区来说,这将是一份站在决胜阶段的“收官规划”。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是滨海新区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任务,是谱写伟大中国梦滨海篇章肩负的历史使命。
在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作为一个新兴的开放型新城市,滨海新区还要谋求更长远、更合理的发展目标。上海市的城市愿景是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天津市也确定了自己的城市发展目标,一座“经济发达之都、创新创业之都、绿色宜居之都、魅力人文之都、和谐幸福之都”。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的标志区,是天津市的发展引擎,滨海新区的城市愿景是什么呢?在《规划纲要》中经过归纳、总结、提升,将这一目标明确为“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宜居生态新城区”。这个奋斗目标是与“三步走”发展战略相同步的,是与实现中央对新区的功能定位相衔接的。之所以确定这样一个城市发展目标,滨海新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国际化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多方面或某个领域具有国际功能,比如新加坡的国际航运,我国香港的国际金融,洛杉矶的科技创新,首尔的商业服务,迪拜的高度开放自由港等等。我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滨海新区的国际化目标就是基于国家的开放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切实增强自己的软硬件能力,提升自己的城市功能,使自己在研发转化、先进制造、国际航运、国际贸易、金融创新等多个方面具备国际功能。
其次,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滨海新区的创新型城市目标正是秉承了国家创新发展理念,一方面立足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努力提升自己的产业创新;另一方面全面优化自己的创新创业氛围,为所有创新创业人才打造一个可以尽心尽力发展的创新型城市氛围。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滨海新区建设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发展目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本着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使城市发展过程更绿色生态,区域之间更加协调集约,群众生活居住环境更加美好,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这三个方面整体构成了滨海新区城市发展的远景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纲要》中提出滨海新区将加快“三步走”、打造升级版、率先达小康,大步向国际化创新型宜居生态新城区迈进,尽最大努力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具体的操作,《规划纲要》也详细进行了阐述。
注重城市功能提升国际化软硬实力
提升国际化硬实力,表现在将多方面的城市功能提升到国际水平,对滨海新区来说,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国际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以完善国际化的营商投资环境为主要依托。
一是体现在加快提升自身的国际贸易能力。国际贸易能力是体现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规划纲要》中就如何提升新区的国际贸易能力给出了详细的阐述。首先是通过用足用好自贸区政策优势和功能区载体优势,着力建设开放创新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其次是通过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和保税贸易、离岸贸易、服务贸易,加快打造保税展示交易、平行进口汽车、进口商品直营、期货保税交割等平台,推动国际贸易业态创新、结构优化、规模扩张。第三是加快天津航空物流区建设,实现航空物流及其上下游产业加速聚集,打造有影响力的航空货运中心。还有把于家堡“环球购”项目做强做大,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商街商圈,提高商品丰富度和品牌集聚度,实现在新区“买全球”、“卖全球”和“吃全球”,等等。可操作性很强。
二是体现在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国际航运功能。无论在过去还是未来,依托新区的区位优势,国际航运功能都是新区发展的支撑要素,更是提升新区国际化水平的重要砝码。《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不断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促进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同步完善集疏运体系,真正实现“北集南散”。要依托东疆保税港区优势,完善提升以内陆无水港为节点的腹地物流网络,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作用。要建立符合国际化、法制化的规则体系,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交易、船舶管理等高端业务,积极吸引国际航运功能性机构和高端要素集聚。要强化港城联动、港城融合,统筹空间布局,统筹基础设施,统筹产业发展,有效破解港城矛盾,实现以港兴城、港城共荣。通过这些具体举措,新区将圆满建成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三是体现在加快完善国际化的营商投资环境。发展是硬道理,环境是软实力,抓环境就是在更高层次上抓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重点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把新区建成办事态度最好、办事程序最少、办事速度最快、办事成本最低的环境高地和投资热土,从而完善自身国际化的营商投资环境。
强化研发转化功能谋划创新型未来
滨海新区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是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全球引进创新人才、汇聚创新要素,打造更多高水平研发转化平台,努力使新区成为新技术、新产业、新制造、新业态、新模式的策源地。
一是体现在增强自身的产业创新能力。实体经济是新区发展的重心,一条条完整的产业链是新区的发展之本,以此为依托,提升自身的产业创新能力,将是新区成为创新型城市的关键。《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立产业创新中心,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优化服务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开发更多“杀手锏”产品。这些措施将为新区产业升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体现在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创新的关键还是要靠人才,怎么样才能把创新人才留住?《规划纲要》中也给出了具体思路。要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特别是突出自贸区的体制特色、自创区的政策特色和“企业动嘴、政府跑腿”的服务特色,把“双创特区”建设成为高水平创新创业示范区。
发展与生态共赢打造宜居生态新城区
新区的《规划纲要》牢固树立了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绿色强区、绿色惠民,通过加快形成与宜居生态新城区相匹配的绿色空间布局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将新区建设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一是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事实证明,发展得再快,如果在发展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恢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付出的代价可能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规划纲要》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实施关键补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单个企业、产业链、产业园区、小城镇、社会再生资源等多种循环经济模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完善现代能源体系,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构建节约型新区,落实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加强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完善水资源定价机制,加强建筑节材,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等等一系列的切实手段,保障了新区未来的绿色发展。
二是体现在提供更加生态的居住环境。宜居生态新城区的核心内涵是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态家园。从这个角度出发,《规划纲要》也给出了具体的思路。通过持续实施“美丽滨海·一号工程”,继续大力度推进“四清一绿”行动,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工作严查、损害严惩,着力打造绿色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通过狠抓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大绿工程和全民绿化行动,在抓好重点部位和骨干道路绿化,新建提升一批郊野公园、街心公园的同时,把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和广大群众动员起来,规划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加快打造体现生态大绿的美好家园。
整体而言,《规划纲要》描绘的城市发展蓝图是振奋人心的,措施是实实在在的,新区是开放的新区、创新的新区、充满活力的新区、大有前途的新区,沿着《规划纲要》指明的方向,未来,滨海新区将向着国际化、创新型、宜居生态新城区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