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医疗 规范诊疗行为

04.09.2018  02:30

      天津各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医疗,提升自身信息化管理水平,规范诊疗行为,加强行风建设。

      患者马振堂因为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住进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每天,医生给他开的药、花多少钱,都会清楚的显示在他病床的显示器上。而且,医生开具的药品,实际上都要经过医院临床决策系统的审核。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外三科医师滕磊:比如这个药物说明书上,最大剂量是80毫克,如果我们开到160毫克它就会提醒我们,这个不行。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避免不必要的差错。

      现在,类似的临床决策支持和用药监管系统,已经基本在本市各大主要医院实现普及。并且,系统还会把患者所有的检查结果纳入其中,如果医生开的药和其他检查结果矛盾时,系统也将给与提醒,规范医生诊疗行为。

      目前,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推进,信息化手段不仅将处方审核前置,在事后监管上,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医院的整体用药进行研判。现在,天津市人民医院每个月,都会对医院不同种类的药物进行排名。一旦某种药物在一定时间内异常增长,院方就会调出相关医生的处方,开展调查。

      天津市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孙秀颖:如果这个确实是一个不合理用药情况的话,我们会形成一个小组的建议,然后提请我们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天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姚培宇:不合理用药的行为,就会被后台所监管住,相应的领导会约谈这个医生,会有一定的处罚的项目。

      此外,医院还会根据用药大数据分析,定期召开医疗质量改进联席会,并通过大处方数量,抗菌素使用等指标对医生进行考核,如果连续出现不规范的诊疗行为,严重的将被调离临床岗位。目前,全市各大主要医疗机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手段监管,规范用药和诊疗行为,加强行风建设。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