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公路发展:公路联成网 民生新福祉

14.12.2015  11:35

时间:2015-12-13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梁微

  这是拼搏奋进的五年,这是收获精彩的五年。

  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开通,“隐秘的莲花”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绽放,我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开门迎客。

  2015年7月21日,《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布,提出建立统借统还、特许经营和高速公路长期收费等制度。

  2015年9月28日,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行,用户持一卡畅行全国。

  ……

  回顾“十二五”,我国公路交通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要求的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公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不断提升,公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服务性、先导性作用日益增强。

   路网完善 干支协调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和《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科学引领下,路网持续完善,干支协调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血液和养分。

  ——农村公路承担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重任,加快补短板,努力兜好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农村公路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予殷切期望。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是交通运输人的庄严承诺。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2015年11月26日独龙江公路通车,贡山县独龙江乡的独龙族群众彻底告别每年有一半时间大雪封山不通公路的历史;一条条“溜索”被一座座桥梁取代,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江沿岸的百姓过江出行更安全、更便捷……农民群众“出门有路,抬脚有车”,农产品田边上车,公路沿线农家乐,游子回乡创新业,这样的画面越来越多。

  ——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编织“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网络,连接城市、枢纽、口岸。

  经过5年攻坚,湖北宜(昌)巴(东)段“断点”于2014年年底连通,全长1966公里的沪蓉国家高速公路全线通车,长江沿线6省份的群众不仅“共饮长江水”,还“同走一条路”。2015年,山西河北打通第五条省际高速公路通道,甘肃与周边省份高速公路通道全部打通……

  一条条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普通国道“瓶颈路段”的陆续消除,加强了区际、省际联系。

  ——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公路工程尤其是桥隧项目取得新进展,将世界的目光引向中国。

  继苏通大桥于2013年被评为“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杰出奖”后,杭州湾跨海大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先后于2014年、2015年获“菲迪克”年度奖项;世界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建成超过70%;嘉绍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九江长江二桥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

  一座座桥连通悬崖峭壁,为百姓带来便利;一座座桥跨越江河湖海,提振当地经济;一座座桥催化自主创新,助推行业“走出去”。

   全方位改革 建管养升级

  2013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是交通运输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交通运输行业加快建立事权与财力相匹配、建管养相协调的公路管理体制机制,为构建“两个公路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在新疆,祖国的大西北,代建制加快了公路建设的步伐。从2011年开始,来自全国的400多名援疆代建人员和新疆交通人一道,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广袤天地建成一条条致富路、团结路。

  “这是我国公路建设体制的有益探索,不仅有助于遏制腐败、抑制‘三超’,更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益,从而为公路建设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014年9月25日召开的全国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给公路代建制“点赞”。

  2015年7月1日起,《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全国公路代建工作走向“规范化”。

  在河北,全国普遍存在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难、质量监控难、资金监管难的问题逐步解决。经过实践探索,河北形成了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公开建设计划、补助政策、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控、资金使用、工程验收)制度,将农村公路建设全方位置于“阳光”下。“十二五”以来,河北新改建农村公路2.9万公里,投资373亿元,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未发生一起质量责任事故,未发现一起腐败案件。

  “从2015年起,所有利用公共财政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必须施行‘七公开’。”2014年5月,交通运输部将“七公开”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

  自管模式、设计施工总承包、代建+监理一体化、房建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一体化等公路建设管理模式,目前正在江西、湖南、陕西等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试点工作。

  当四百多万公里的公路在大地上纵横交织,如何养护好、管理好、运营好,是关系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建立健全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公路养护组织模式,科学划分国道、省道、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职责,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非收费公路养护保障机制,全面开展预防性养护;推进收费公路养护工程、普通国省干线大修养护工程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农村公路专业性养护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建区域性公路养护应急保通队伍……公路养护管理改革多点开花。

  完善公路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强化警地联合应急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公路设施损毁、破坏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探索实行计重前置、非现场执法等公路治超方式,推进跨区域大件运输一站式审批和一证通行……公路运行管理改革有的放矢。

   智慧”服务 顺心出行

  “十二五”以来,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加强服务区建设管理,及时提供出行信息服务,让群众顺畅出行、舒心出行。

  ——ETC联网更畅通更便捷。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ETC联网工作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国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掷地有声。

  “我宣布,内蒙古、黑龙江、广西、新疆四省区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入网开通,全国ETC联网任务圆满完成!”2015年9月28日,杨传堂部长宣布了这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29个省份、2000多万个用户;预计平均每年节省燃油约6500万升,节约能源4.3亿元……全国ETC联网成为交通运输行业贴近民生、为民服务的民心工程。

  ——服务区更温馨更便民。

  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的“驿站”和“窗口”。

  2014年9月,交通运输部提出提升服务质量的18条措施,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打造“布局合理,经济实用,标识清晰,服务规范,安全有序,生态环保”的现代化服务区。

  一系列人性化的便民服务措施在全国2000余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内逐步推行。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南鹤壁服务区推出5元钟点房,让司机师傅住得暖心;甘肃等地的众多服务区开展“明厨亮灶”工作,让群众吃得放心;沈(阳)海(口)高速公路辽宁西海服务区实施卫生间5S管理制,让司乘人员用得舒心;部分服务区还提供景区门票和汽车票,让旅客玩得开心。

  ——信息服务更“智慧”更及时。

  “把路修好,把路况信息及时传递给您,把服务做足,是我们的责任。”2013年6月26日,杨传堂部长为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录制开播一周年贺词。

  一个多月后,交通运输部决定开展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示范工程建设,力求建成京、津、冀、湘、渝不少于5000公里高速公路及其相邻干线公路的应急服务广播覆盖系统,更好地发挥“平时服务、突发应急”的作用。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成为交通运输部改进为民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的一项“重点工程”。

  “智慧”的服务方式,让群众“随时随处”就能获取信息。据初步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26个省份开通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微博,全国已开通省级公路交通客服电话号码80余个。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展望未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交通运输人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筑好小康路,当好先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