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委员联组讨论发言摘登
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促发展 建言献策齐心协力为民生
──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委员联组讨论发言摘登
编者按
委员联组讨论是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展现人民政协界别协商特色、体现界别优势的重要形式。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和市“两院”领导同志看望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并参加界别联组讨论,与委员共商天津发展大计。委员们踊跃发言,围绕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奋斗目标,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天津的实施,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本期专版摘登部分委员发言。
创新驱动促变革
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
支撑“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
王莹委员建议:
1.完善战略定位,加快实施战略规划。完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布局,将相关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纳入整体布局,进行总体规划。不局限于我市现有产业,将京津冀专家人才、战略平台和优势产业资源一并纳入规划。
2.搭建大平台,培育大产业。发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大智库作用,促进我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融入国家总体布局。发挥“世界智能大会”全球人工智能思想、人才、项目交流合作大平台作用,促进要素资源向天津聚集。发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承接产业落地的大载体作用,推动国内外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天津。
3.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大应用、大示范、大市场。加快我市大数据开放共享,鼓励领军企业与我市合作,使我市成为产业成长大市场。找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实施精准政策措施,营造产业真正需要的发展环境,在信息环境、数据基础、科研转化、专家人才等方面用心提供服务。
4.开展人才大招引、企业大招商、项目大发展。建立专家人才信息库,设立专项人才基金;建立全产业链动态信息库;设立产业链招商基金,开展全球大招商;建立重大项目库,筹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基金”,吸引人才技术项目来津,推动重大项目在津发展。
5.加强观念引导,开展社会实验,鼓励创新创业。支持人工智能前沿成果体验馆、院士专家名人堂等科普阵地建设;开展城市智慧交通、人工智能特色小镇、智慧街区、智能家居等社会实验;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培育和发展我市智能制造产业
齐立哲委员建议:
1.构建“政产学研金”创新链条顶层设计。通过“政产学研金”资源整合和深度融合,打破行业和部门界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从技术研究到企业孵化的绿色发展通道。
2.加快产业政策支持。在“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总体指导下,制定天津本地特色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建立机器人、3D打印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建设特色产业基地。
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全方位、多层次引进人才。组建天津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研究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发展中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决策预案等。
4.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行业应用示范为切入点,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本地化配套,推动智能制造的应用示范,从需求侧拉动产业发展。
5.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优势。积极发挥协会(联盟)在创建区域生态系统、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及技术发展路线图、聚集行业高端创新人才以及搭建联合攻关平台等方面的行业组织优势。
大力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
打造经济驱动新引擎
黄强委员建议:
1.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区块链发展战略规划,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对区块链研究机构、平台建设、产业培育等给予资金、用地和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建立区块链产业园区,便于区块链技术研究和产业聚集。
2.由政府牵头,联合企业和高校成立区块链研究中心,实现区块链在各行业各领域的跨界融合与创新,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打造区块链高地。
3.联合国际、国家有关标准机构,制订有关区块链技术产业标准,引领我国区块链标准的建立。
4.开放区块链应用场景,打破壁垒,便于区块链应用项目在天津落地。
5.重视人才培养,与高校合作,培育既有区块链技术,又有应用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互利共赢迎开放
设立市级PPP引导基金
盖根路委员建议:
1.市政府充分参考兄弟省、区、市成功经验和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海河产业基金等市属基金的运营模式,合理制定投资决策、运营管理、退出机制等关键环节的制度和方案。
2.尽快设立市级PPP引导基金,疏解我市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供热、供气、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建筑垃圾处理、地下综合管廊、道路、桥梁、隧道、给排水管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建筑节能、公共停车场等市政公用交通领域建设项目的融资难题。
走进新时代 实现新发展
努力争创天津自由贸易港
刘冬云委员建议:
1.继续支持天津港深水化发展和智慧港口建设。市委、市政府协调国家有关部门,规划好港口空间布局,为自由贸易港提供发展空间。
2.支持天津港与河北港口集团构建错位发展新格局。合理规划两地散货产业,一体化发展;坚持天津港集装箱主枢纽港地位,深化两地港口合作。
3.探索与上海、广州等地港口务实性合作。加强与以上海、广州两地港口为龙头的贯通南北的合作,加强沿海沿江内外贸支线运输合作,提高天津港的水水中转和海铁换装量,大幅提高对华北、西北及环渤海地区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创建国内邮轮旅游新模式。
4.支持天津港在全市产业框架下对中西部无水港进行园区化升级。转移不适宜产能和产业模式,以中西部无水港为圆点,升级无水港节点为产业园区,实现天津与中西部地区的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5.支持天津港发展港口综合服务产业园区。将天津港腾出的浅水区域以及散货南迁后留下的港区土地进行变性,促进天津航运服务要素的集聚,正向带动自由贸易港发展。
6.支持加快对天津港发展规划的调整提升。建设港城分离的港口专用集疏运通道;城市规划要做好与港口规划的衔接;给港口预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紧抓四板市场发展新机遇
加快推进区域资本市场建设
周华敏委员建议:
1.高度重视四板市场建设重要意义。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协调调动政府、市场、机构各方面力量,推动建设国内一流的区域资本市场。
2.着力支持天津四板市场创新发展。完善政策对接兑现机制,建立政府与市场服务合作机制,推广滨海高新区“四板创通票”运行经验,开展国企股改挂牌服务,支持市场业务创新,支持私募基金平台建设,支持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支持企业“一地挂牌、三地互通”,推动实现京津冀四板市场互联互通。
3.着力提升天津四板市场服务功能。发挥资本市场培训基地和“黄埔学校”的作用,营造资本市场氛围;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组建投融资机构联盟,开展私募股票发行和可转债等融资业务,拓展“互联网+市场”模式,加速融资对接直通车建设;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塔基和上市培育输送基地作用,打通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企业流转通道。
4.推进市场整合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择优确定一家市场为合法运营机构,并由其稳妥有序完成对另一家市场股权和存量业务整合。加强市场监管与协同,提高监管能力水平,防范化解市场风险。运营机构要依法合规经营,健全风控机制,加强市场主体管理,主动接受监管部门和协会自律管理,发挥党组织在市场建设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我市四板市场的贯彻执行。
加强津港青年文化教育交流合作
携手共筑中国梦
霍启刚委员建议:
1.充分认识新时代加强津港青年文化、教育和创新创业的合作交流对天津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利用滨海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优势,全力打造津港青年文化教育科技合作示范区。
2.政府主动携手津港两地教育文化科技界各层面开展交流活动。
3.利用好《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发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名校优势,加大在香港的宣传力度,鼓励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港籍学生来津就读。
4.落实有关文件意见,让在津就业的香港青年可以与内地就业人员享受同等待遇,缴存住房公积金。创设良好的创业平台和优质生活环境,构建宜业宜居保障机制,鼓励香港青年在天津创业居住。
5.在滨海新区、天津知名高校和文明先进社区等,设立津港青年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等,加强香港青年对天津的了解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解,增强香港青年对祖国的归属感。
做强经济提质量
促进我市文博装备产业发展
王龙委员建议: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文博装备及服务行业的规划和发展。在政府指导下成立行业组织,促进本市文博企业发展;将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行业发展列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优先发展。
2.引导“产学研用”结合,助推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博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应用单位之间的深度交流合作以及科技项目的联合申报与实施,实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弥补文博企业研发和科研单位应用短板,提升文博企业创新能力。
3.实施品牌战略,培植文博装备及服务行业领军企业。加强对我市文博企业引导,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本市文博产业。举办国际性文博装备交流会展,推动我市成为全国性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交易中心;推荐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文博企业参加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提高文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加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
提升天津工业游整体水平
徐建萩委员建议:
1.丰富工业游线路和品牌,进一步提高工业游的知名度。吸纳更多企业加入工业游项目,并与其他旅游项目整合。拓展新的游览线路与现有旅游线路结合。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天津工业旅游的知名度。
2.坚持政府指导、行业规范、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强旅游和工业行政管理部门协作,细化工业旅游的行业规范,帮助企业融入旅游整体市场运作。加强对工业旅游从业人员的专项培训,提高我市工业游运营整体水平。
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打造工业旅游文化亮点。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评估体系,制定长期工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让自然环境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有机结合,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保驾护航。
4.联合京冀两地,共同打造工业游品牌。建立健全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布局好京津冀三地工业游网络。规划好工业游线路,提高工业游品质。利用宣传手段提高京津冀工业游品牌效应。加大宣传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工业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保护共识。
促进实体企业发展
张晓辰委员建议:
1.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希望政府能够打造一个正常的政商“亲”“清”关系,让官员们能够理直气壮走进民营企业,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2.加快营造诚信体系。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确保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加大对侵权案件处罚力度,使中小微科技创新型企业受到保护。政府支持建立一整套个人和企业诚信体系,让企业和员工更加脚踏实地搞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发挥企业和员工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3.尽快建立京津冀项目对接服务平台。政府尽快为京津冀企业搭建项目对接平台,实时发布项目引导、项目招商、项目竞标、项目融资等信息,引导天津民营企业对标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时掌握正确投资方向,不错过国家发展战略机遇。
做强天津种业 助力种植业提质增效
张斌委员建议:
1.规划种业科技园区,做强天津种业。相关部门切实关注天津种业发展,制定天津种业发展规划,规划天津市种业园区或种业孵化机构,在经营场所、种子仓储加工检测设施、育种研发用地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并配套相应的优惠政策,助力天津种业发展。
2.发挥天津种企的特色、提升种植业效益。相关部门加大对种企研发优特品种的支持力度,结合项目资金,支持种植业生产的适度规模化,加快示范应用,助力种植业提质增效。
人才强市助发展
加快人才引进步伐
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
卢俊瑞委员建议:
1.推进跨区域人才平台和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京津冀人才工作平台和信息服务系统,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推进引智引才海外工作平台和国际智库建设,建立海外人才资源挖掘、管理和利用专业队伍,畅通高校与海外人才对接渠道。
2.建立形式多样的海外人才推荐制度。建立海外机构、国内机构、以才荐才等推荐制度。联合驻外使领馆、猎头公司,组织海外人才津门行等活动,引才入津、荐才入校。利用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发布引智政策。
3.实施高端人才引进项目。大力实施“千人计划”、外国专家项目等高端人才引智项目,实施海外人才高校兼职、挂职计划,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4.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薪酬体系。优化人才评价方式和标准,完善同行专家评议制度。完善高端人才薪酬制度,提高政策吸引力、稳定性和公平性。
5.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完善高端人才管理制度,制定高端人才价值观提升计划。推进高校服务型机关建设,做好人才的全方位服务。
搭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舞台
为新时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引路指航
王凤委员建议:
1.强化统一领导,有效增强组织保障。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工作实施。克服多头管理等弊端,形成教育合力。制定导师选拔、培养、管理、激励、考核等方面工作机制,汇集相关单位工作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2.强化工作创新,切实提高工作实效。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供给侧改革;坚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面向广大、面向普通”,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实处,取得实效。
3.强化政策支持,形成保障机制。把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团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范畴;加强总体规划、人员选配、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机制建设;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团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激发活力推进天津高质量发展
高宝璨委员建议:
1.加强产业工人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创造条件举办以提高工人技能为主题的培训和轮训,加快提高产业工人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新媒体能力和本领,努力为广大职工敬业爱岗、创新智造积淀知识素养。
2.搭建产业工人创新创业创造的实践舞台。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及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持以项目、攻关、增效为重点,继续建立、发挥和扩大劳模创新工作室、先进职工创新团队的领头雁作用,支持广大职工创新智造,彰显天津产业工人的时代风采。
3.选树一批天津产业工人的时代楷模。建立评选“津门工匠”的政府奖励制度,给予重奖激励。开展多种形式活动,树立全国同行业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标杆,逐步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产业工人先进集群,切实激励和引领广大产业工人为天津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加快培养我市乡村青年实用人才
赵玉喜委员建议:
1.搞好顶层设计,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摸清乡村人才底数,实行动态管理。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乡村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定期走访联系等制度,加强乡村人才之间的联系交流,推动乡村人才由松散型群体向相对紧密型群体转变。
2.健全培育机制,提高乡村人才整体素质。对乡村人才定期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人才知识素养。组织现场观摩并给予技术指导,帮助乡村人才增长致富本领。
3.加强政策支持,鼓励乡村人才干事创业。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乡村人才,给予政策扶持。加大对优秀乡村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扩大乡村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干事创业、振兴乡村。
4.全面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储备青年后备人才。对乡村中小学校长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鼓励年轻教师到乡村支教,通过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助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民生改善增福祉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刘红委员建议:
1.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引导公立医院回归公益。一是建立科学、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二是明确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三是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和考评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
2.推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一是组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开展综合医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并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坚持医院主体改革和医疗体系改革共同推进。三是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3.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激发医务人员活力。一是改革编制管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二是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三是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
4.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打造合理就医新格局。一是加强政府主导构建紧密型医联体。二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三是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患者就近就医、基层首诊。
推动政府部门购买失能老人照料服务
边海委员建议:
1.购买调查咨询服务,对失能老人整体状况及其照料需求进行摸底。确定失能的等级标准、评估依据;掌握失能老人的基本信息;对失能老人分类,确定照料和护理需求;了解掌握失能老人照料服务的供给情况。据此逐步建立需求评估体系、服务认定标准。
2.购买社区养老中心照料服务,鼓励整合社会资源。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必要服务;鼓励民间公益组织、志愿组织、社会工作机构等多种力量参与进来。
3.购买专业机构照料服务,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向符合资质要求的民办养老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购买专业性的照料服务。政府提出购买要求,制定标准和监督办法等,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4.购买培训服务,对相关组织和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由民政部门牵头,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失能老人照料服务人员队伍实施培训工作。
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
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梁旭委员建议:
1.大力扶持,做好服务。扶持并奖励社会力量开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鼓励学前教育捐赠,建立社会支持基金制度和社会办园参与制度,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支持学前教育发展。
2.明确责任,协同推进。由市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普惠性民办园的生均经费补贴、租金补贴、教师社保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扶持奖励政策和实施办法。
3.科学定价,保障权益。在制定限价政策时,由政府聘请的第三方机构核算,科学制定普惠园限价政策,充分保障教师权益和办园质量。
4.以奖代补,激发活力。改变生均补贴“一刀切”方式;建立对普惠园成本与质量监管机制;对幼教机构优胜劣汰,加大扶持力度;在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一视同仁。
5.松绑解扣,科学定标。调整幼儿园建设标准,简化手续、优化程序、提高审批效率。鼓励在非独立场地建普惠性幼儿园,并实行混龄办班制。
加快推进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
郑虹委员建议:
1.整体规划,避免盲目投入。以大医院为龙头,以协调、合作为目标,促进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相关医联体全面合作。制定大型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模型和框架,根据实际进行差异化建设,通过互联互通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配。
2.利用信息化实现精细化临床决策支持和管理。卫生主管部门建立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系统,优化现有公立医院就医流程。开发临床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临床数据分析。建立考核评估制度、巡视制度、稽查制度、医院评级制度等,变以创收为导向的评价,为以绩效为导向的评价。
3.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把医学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上日程,完善梯队性人才培养机制,培育适合信息化人才发展的环境,做好信息化高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用工作。
4.统一标准,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制定相对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从业务和数据层面实现电子病历系统互联互通。加快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患者就诊信息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
聚焦高质量发展
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于茂东委员建议:
1.产业发展与就业统筹考虑。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在项目规划中,优先安排创造就业岗位多、质量好的项目。各项政策要注重协同发力,推进经济发展与高质量就业良性互动。
2.加大支持就业转型的保障力度。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建立高质量就业专项引导资金。用政府公共资源,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就业升级中,在全社会树立起鲜明的高质量就业导向。
3.完善全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立面向全民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基础教育、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衔接机制,畅通终身职业培训通道,提升全民素质,促进高质量就业。
4.搭建多方参与的创业支持平台。整合资源,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以“专精特新”创业企业为重点,全力打造“创享天津”服务品牌。完善创业后续保障体系,对创业失败的失业登记人员及时提供各种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