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南开大学一流之路今后这么走

27.01.2016  12:05

北方网大型集成报道:2016天津两会

   天津北方网讯: 两会上,关于“支持天、南大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话题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世界一流高校是什么样子?市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作为南开大学的掌门人,在接受记者专访中,对此进行了细致解读。谈及未来的高考改革对高校人才培养以及招生录取的影响,龚克就此也提出了他个人的看法和思考。

  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将提升天津影响力

  市民关注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于天津市来说意味着什么?

  校长回应

  本次两会明确提出支持南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高校,以及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天津高等教育历史上,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

  这个目标我理解有两重意思,一是天津在为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做贡献。另一个就是匹配国家给天津市“一基地三区”的定位,其中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不仅仅是引入工厂增加产值,它指的是研发转化基地,我理解就是先进制造21世纪创新基地。所以它需要强大的科技,以及高水平劳动力、国际性人才的汇聚支撑。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打造现代物流,这些同样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支持。而大学是人才培养和集聚的重镇,所以在天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支撑天津的城市定位,提升天津在世界的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紧跟人类发展

  市民关注

  您心中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什么样子?

  校长回应

  要真正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我认为,这不是靠几个数字就能证明达到的。比如说学校多请十几个院士,每年在《自然》、《科学》杂志多发一二十篇文章,和哈佛大学一样多,我不认为这就说明你是世界一流大学了。评价一所大学是否是世界一流,应该首先看它是否起到引领作用。参照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对人才培养、对全世界高等教育启蒙,不断提出并创立新的学科。

  所以说我们要真正做到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紧跟人类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应对全人类挑战、气候变化、地区地缘政治冲突、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等这些重大问题上,学校要发挥作用。如果我们只是盯着一些指标,或者固守今天的科学目录,我们只能与世界一流大学渐行渐远。因为世界一流大学一个突出的能力,就是学科创新能力,如果它固守在两百年前的学科上,不可能是今天的世界一流大学。

  将重点关注新能源、大气污染

  市民关注

  南开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上要怎么走?

  校长回应

  我不能具体描绘出未来南开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是什么样子。但是从学校要做这件事情来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我们是一所学校,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尽管可能一时半会没有什么指标来表现,但我们必须坚持这件事。

  再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不是指标导向。我相信真正解决问题了,相应指标不会差。就好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一流大学,出的文章在世界影响力非常大,但它不是用指标来规划学校工作。把问题聚焦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国家实现创新驱动等这些重要方面,凝练学校学术队伍,建设学术基地,把教学科研结合起来,这是我们现在想做的一些事情。

  所以我无法说在今后的五年里一定要建设哪几个学科,但我们要抓重大的问题,比如说“十三五”期间的新能源、环境保护、被污染的土壤修复、大气污染等方面的问题。

  高考按专业录取将打破学校界限

  市民关注

  对于当前社会各方都非常关注的高考改革,如何“专业+学校”报志愿,您有什么看法?

  校长回应

  2020年全国都要实行新的高考,2017年高中生都要按照新的高考方案进行学习。从2014年开始,浙江和上海先行先试,全国都在关注。现在看来浙江模式可能更引人关注,它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高考按专业录取,不分学校批次。改革对目前我们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而言,“专业+学校”、取消录取批次等冲击并不太大,对高考的冲击会大一点。

  在我看来,按专业录取的好处是打破了学校的界限,照顾学生专业兴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中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分门别类的了解非常有限。按专业进行引导,充分发挥符合学生兴趣和特长的优势,中学教育本身要做一个比较大的改革。

  打破学校分批次录取,对处于中上水平、有一定竞争力,但不如清华、北大等名校有吸引力的高校来说是一个利好。打破批次束缚后,今后如本市高校师大的历史专业、科大的食品专业等,都会录取到更高分的考生。对南开大学这样的学校,过去整个学生分数都比较高,哪怕相对弱的专业,依旧可以挑选到高分考生,今后就比较难了。

  一两年后,大家就会大概清楚各学校专业的对应录取分数段,跟现在我们猜那个学校在什么分数段上道理是一样的。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