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15分钟服务圈

01.07.2015  17:41

   天津北方网讯: 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滨海新区 通过加快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医院进社区”等措施,逐步完善医疗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新区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形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

  “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到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既方便挂号还不要钱。”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孟大娘告诉记者,从她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要走5分钟,一般的感冒发烧等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解决。

  根据新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新区致力于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原则上每个街道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三至四个居委会或1万左右人口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使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到达一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5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其中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广泛分布于塘沽街、杭州道街、新港街、汉沽街、寨上街、河西街、大港街、古林街、迎宾街等街道,已基本形成居住区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据区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卫生信息管理、慢性病预防控制、妇儿保健、老年保健、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康复医疗服务等。

  今年,新区还将完成塘沽街新港、胡家园街、汉沽街、杨家泊镇、太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改造工程,推动杭州道街、大沽街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工程。

   家门口看上“专家号

  在补齐短板、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同时,新区通过“大医院进社区”战略,使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服务。

  据了解,新区在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积极依托原有大医院优质资源,推动这部分资源同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对接。特别是促进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形成业务技术一体化管理帮扶关系,把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同时,着力引导大医院向社区延伸医疗服务工作,推动大医院在社区建设1000平方米门诊部。

  据介绍,下一步,新区将深化家庭签约责任医生制度,积极做好医疗服务联合体试点工作,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大医院”战略提升医疗水平

  在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新区实施“大医院”战略,在新增医疗资源的同时,通过对外合作共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今年,新区将进一步加快医疗机构新建改扩建步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中新天津生态城医院将于今年投用;推进新区中医医院、新区肿瘤医院工程等。同时,新区与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肿瘤医院等高校及市内大医院加强合作共建,实现医院服务、管理、技术、质量、安全的全面提升。

  在大力发展公立医疗机构的同时,新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已引进安琪妇产医院、捷希肿瘤医院等高端民营医院,新加坡马光集团开办的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天津首家中外合作医疗机构普华医院已开诊运营,满足新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