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印缅·曹正清:山高路远坑深 电波永不消逝
年轻时的曹正清
天津北方网讯: 1942年4月1日,刚满16岁的曹正清成为了远征军的通讯兵。美国名将史迪威将军,国民党名将卫立煌、孙立人……都曾经与他并肩作战。作为曾经入印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的一名通讯兵,7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在他脑海中记忆犹新。
运输机把他送到印度蓝姆伽
“1942年初,国民党军政部附属教导大队通讯六团到四川招录通讯兵。16岁的我因为有些文化,就报考了通讯兵。”曹正清老人告诉记者。
“参军后,我被编排在无线电通讯大队里。紧张而平静的集训结束后,我们来到了印度继续迎接血与火的考验。”曹正清告诉记者,“在印度蓝姆伽军营,训练比较顺利,令我难忘的是,我在那里有幸见到了一些令我终生难忘的大人物,比如,中国远征军(1944年第二次)司令长官卫立煌,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代总指挥(初期)兼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新二十二师师长、1944年任新六军军长的廖耀湘等。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人,一位是美国派来的史迪威将军,他是中印缅战区参谋长,1942年底至1944年10月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一位是新三十八师师长,后来又担任新一军副军长、军长的孙立人将军,并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先后参加多个战役
目睹战争残酷
“从1943年10月到1945年3月,历时17个月,中国远征军对印缅日军进行了战略大反攻。我作为一名通讯兵,先后参加了新平洋保卫机场战斗,收复孟关,解放于邦,攻占瓦鲁斑,占领甘马因,解放密支那、八莫等等战役。”
据曹正清回忆,当时使用的通讯设备是最先进的,小型的机器可以背在身上,大频率的收发机可以放在汽车上,阵地在哪里,通讯兵就在哪里。他们常常伴着隆隆的炮火声发出战报,在躲避敌机的轰炸中传达上级命令,在崎岖山路上颠簸行驶时接收首长的指示。“每一道指令,每一个战况,都必须万无一失。在这血与火的反击战中,我们这些通讯战士,跟随着各级指挥机关,奔波在各个阵地之间。”曹正清老人介绍。“在收复甘马因之后,我在大街上看到许多被打散的日本兵沿街乞讨,他们的衣服脏烂不堪,从破损衣洞中露出一块块带血的伤痕,有的伤疤已经溃烂。一旦有谁得到食物,他们便蜂拥而上将食物一抢而光。如此狼狈之相,让我心生不屑,不可一世的杀人恶魔也有这一天。战争的残酷令人窒息,而残酷的表现,就是死亡。在印缅反击战中,我们每天面对的,除了死亡,还是死亡。”老人的眼睛里透出悲伤。
“从中国军队入印缅算起,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我能够活下来,也是老天爷的眷顾,真可谓九死一生。”1945年6月30日,曹正清老人从密支那回国。“后来,我们集体‘投诚’。在54岁那年,我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