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被烧 谁让你是木头做的?

06.01.2015  14:41

      新年伊始,就又有一座古城楼离我们而去了。据央视报道,1月3日凌晨三点左右,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拱辰楼起火,雄伟的古楼建筑被毁。
      我们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看到类似消息了。2013年3月,丽江古城大火,百余间建筑被烧毁;去年1月,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三分之二建筑被毁;同样在去年1月,贵州省镇远县已建成三百多年的报京侗寨突发大火,千余间房屋烧毁;去年4月,丽江古城再次发生火灾,致10间铺面损毁;去年11月,太原伏龙寺突发大火,不到1小时,这座可追溯到北齐天宝年间的寺院被烧毁……看着这些统计,我们一次次感受着古建筑的脆弱,也让我们为失去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而悲哀。但更让我们悲哀的是,在如此之多的警示之后,这样的悲剧依然在反复重演。这究竟是难以预料的天灾,还是管理不善、维护不力的人祸?每次古城大火,对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消防部门甚至旅游管理部门的质疑已经太多。笔者只是希望,在中国建筑史上引以为傲的木结构,不要再次成为有关部门管理不善的借口。
      我们记得,在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大火发生后,当地有关部门就曾表示,古城房屋大多是木结构,很容易成为可燃物,这是造成建筑不易维护以及易发火灾的主要原因。我们承认,中国古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而火正是此类建筑的天敌。但既然这些古建筑如此易燃,那么为什么会屹立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更何况古人们以油灯、蜡烛照明,肯定要比如今更易招致火灾。
      我国古建筑史创始人梁思成先生曾说:“中国木构体系竟能在如此广袤的地域和长达四千年的时间中长存不败,且至今还在应用而不易其基本特征,这一现象,只有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因为,中国建筑本来就是这一文明的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我们不希望看到,这些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已“四千年长存不败”的木结构古建筑,一件一件因大火而离我们远去。而焚毁它的人,却“心安理得”地说:谁让你是木头做的?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