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鉴所”更名为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20.11.2017  19:36

  11月19日,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政治部主任王双全为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揭牌,对研究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要求,就落实《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调研,并发表讲话。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是我国目前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型司法鉴定机构,更名为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司法鉴定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性标志,是统筹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研究院将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按照张军部长提出的“讲政治、抓业务、促改革、重自律”标准打造队伍,抓住契机,当好行业排头兵,提升行业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维护国家利益、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持续创新。

   带领司法鉴定行业整体提档升级

   访“司鉴院”党委书记、研究员陈忆九

  11月19日,司法部宣布,原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司鉴所”)正式更名为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简称“司鉴院”)。那么,是在什么背景之下推动了此次更名,这次更名对于司鉴院自身和全国司法鉴定行业又有哪些重要意义?记者专访了“司鉴院”党委书记、研究员陈忆九。

   记者:在什么背景之下推动了这次“”改“”?

  陈忆九:更名不只是机构名称上的改变,其实质是更深层次的发展要求。这既有中央、司法部的信任和重托,也有行业的瞩目和期待。

  早在200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从国家层面启动了“从分散到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

  今年7月19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10月4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该实施意见,随后司法部又发布了工作方案,以不断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司鉴院作为行业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凭借多年来的深耕勤作、持续积淀,厚积薄发,在这种特殊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实现了由所改院的历史性转折。

   记者:如何客观评价“司鉴所”所取得的历史业绩?

  陈忆九:司鉴所始建于1951年,更早还可以追溯到1932年。1983年复建后,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司法鉴定机构。近年来,我们牵头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对国内外一大批备受关注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作出权威鉴定,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度。

  回望过去,历史悠悠。经过这么多年几代人的刻苦努力,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覆盖领域不断延展,研究深度不断加大,逐步成为司法鉴定领域的“航空母舰”。现在,工作人员达200余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约7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9人;涉及12个专业领域,仪器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成为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2010年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年又被遴选为“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2015年12月通过了“国家级司法鉴定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验收,一周前,我们刚刚通过“示范单位”项目的申请答辩。

   记者:这些年来,你们利用专业优势,为维护国家利益、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尽心尽责,请谈谈其中令你印象最深的案例?

  陈忆九:司法鉴定是我们的主业,作为“国家队”,我们理应知难而进,敢于承担,为党分忧、为民解忧。

  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上海嘉定的一对小兄妹突然死亡,在家属悲痛迷茫、警方一时无绪之际,法医历时一个月,摸索全新的检测方法,最终锁定隔壁粮仓违规使用熏蒸杀虫剂是肇事元凶;5年前,一名犯罪嫌疑人在海南某派出所倒地昏迷,成为植物人,一时间舆情四起,矛头直指警方刑讯逼供,法医通过“有限元生物力学”方法为民警洗清冤屈;2015年,我们还完成了聂树斌案复查的笔迹指印鉴定,为该案的最终认定提供了客观证据;今年5月,威海涉外校车起火后,也是我们的技术专家到现场勘验,协助查明这是一起人为的放火案件……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我们的司法鉴定人正是凭借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职业担当,以科学、客观的鉴定态度,不断提高为司法机关服务的业务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为全面依法治国保驾护航。

   记者:司法部明确了“”改“”的职能变化,其中突出了“研究”与“行业指导”两方面,那么,近年来司鉴院又奠定了怎样的基础?

  陈忆九: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司法部赋予研究院的职能主要有五项:承担司法鉴定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全国重大疑难案件的司法鉴定,司法鉴定行业的技术指导,司法鉴定高端人才的培养培训,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如何加快科研创新和在行业指导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是“”改“”后的工作重点。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立足国内外学科前沿,前瞻性地进行布局,持续开展了一大批科研项目,创制了一大批国内急需、国际领先的技术方法,多门学科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连续五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比如,我们突破了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的瓶颈问题,在以往难以完成的半同胞、叔侄、姑侄等亲缘关系认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我们通过对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百年遗骨的鉴定,为我国的法医学事业赢得国际声誉,为建设国际知名的司法鉴定研究机构奠定了根基。

  在行业技术指导方面,我们承担了起草行业管理规章、研制技术标准和方法、组织行业能力验证活动、实施鉴定质量评估等行业技术指导任务。今年组织的鉴定机构能力验证活动中,有2092家鉴定机构报名参加,项目总数达6712项次,其中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实验室参加了法医毒化项目。

  我们通过不断开拓行业指导的地区和领域,有效推进了我国鉴定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现在,我们更要深入思考如何借助这次“”改“”的契机,在完成好自身提档升级的同时,一如既往地把好这个行业龙头,带领整个行业提档升级。

   记者:如何建设教育培训平台,提高行业的规范化建设?

  陈忆九:我们作为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常规举办专业培训班,并与高校合作建立研究生教学基地,培养高端人才。统一鉴定标准、统一鉴定方法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我们通过多年的科学研究探索、实践的反复检验,建立起了各项技术标准,并由司法部部署颁布行业技术规范,供全国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使用。

  同时,在每一项技术规范出台后,我们都要开办培训班,向全国各地鉴定人讲解技术规范的适用,以保证标准、方法能够真正实现统一。我们还派专家前往新疆、西藏等地讲学,通过网络在青海、甘肃等地举办远程培训,与江西吉安等革命老区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尽力满足老少边穷地区的培训需求。上个月,我们刚刚在吉安举办了江西省的司法鉴定管理和技术培训班,学员近500人。

  我们还与法院系统建立了经常性的培训业务,派专家往国家法官学院(北京)授课,与国家法官学院(上海)联合举办培训班,对河南各级法院的法官进行司法鉴定业务培训,促进了鉴定机构与审判机关的沟通,促进了司法鉴定与司法审判的有效衔接,为司法鉴定服务于依法治国“最后一公里”的通畅顺达提供了保障。

   记者: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陈忆九:我们要的不是研究院的虚名,而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十三五”的后半程,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担当改革发展的新使命,在司法部的领导下,坚持内涵发展、开放发展,定位于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的领头羊和排头兵,把研究院建设成构架合理、职权清晰、运行高效的国际知名的司法鉴定研究机构,进一步探索服务司法鉴定行业技术进步的方式、方略,切实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助推国家层面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不断健全,提高司法鉴定全行业的执业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