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商务区经济逆势而上 去年增市场主体5811家
天津北方网讯: 19日,记者从中心商务区2016年工作会上了解到,去年,中心商务区在自贸区、自创区、“双创特区”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利好叠加作用下,经济发展迈出了一大步,呈现逆势而上、迅猛发展的态势。
记者了解,2015年,中心商务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4亿元,相较2014年翻一番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8亿元,增长60%;商品销售总额402亿元,增长了6.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5.4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6.7%、内联引资增长1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9%。中心商务区管委会主任郑伟铭介绍,这样的成绩是在全国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取得的,足以看到中心商务区逆势而上、迅猛发展的强劲态势。
中心商务区围绕自贸区、自创区、“双创特区”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优势,推进招商引资,其产业聚集初具规模。去年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811家,相当于“十二五”前四年总和的3.6倍,包括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4840家,个体工商户971家,合计注册资本金1200亿元。其中,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元的686家。特别是自贸区4月21日挂牌以来,月均新增市场主体超过600家,总数达到5078家。
目前,中心商务区初步形成了三个特色产业集群。第一是创新金融产业。2015年新落户了一批引领金融细分行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包括全国首批也是北方唯一的民营银行—金城银行,迄今为止落户商务区规模最大的租赁企业—中信金融租赁,国内最大的公募基金—天弘基金,台湾在大陆设立的首家创投—元富证创投基金等。截至目前,商务区已聚集了7家持牌金融机构,超过900家金融及类金融企业。第二个是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产业。去年新落户相关企业超过1800家,占到总数的近四成。特别是跨境电商领域,亿家人电子商务、威时沛运、天猫国际等一批兼具渠道和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相继落户。第三个是科技互联网产业。腾讯、京东、搜房网等一批国内互联网领军企业纷纷在这里设立了运营机构,以易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以IDG为代表互联网+投资,以微影时代为代表的互联网+文化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相继落户,尤其是聚集了一批资源性平台和行业龙头机构。与此同时,商务区去年还落户了中艺储运、敏华投资、全盛集团等10多家总部项目和腾讯、创始空间、中信国安等7家众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