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牧医所创新团队揭示育肥猪肠道热应激调控机制

07.12.2015  20:24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畜营养与调控创新团队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长期慢性热应激下育肥猪空肠蛋白质变化规律,发现调节肠道通透性和功能的关键代谢通路,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了育肥猪适应长期慢性热应激的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分子内分泌(Journalof Molecular Endocrinology)》杂志上。据项目负责人顾宪红研究员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养殖过程中高温的危害也愈发凸显,长期慢性热应激导致育肥猪肠道结构和屏障功能受损,内毒素进入体内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严重影响动物健康。

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研究动物生长环境-营养-健康之间的协同调控关系,此次综合应用了生物化学、组织学、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将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变化与蛋白质差异表达相联系,揭示了热应激影响肠道通透性和功能的机理。研究发现长期慢性热应激抑制了能量代谢电子传递复合体I、III、IV蛋白的表达,导致线粒体内活性氧增加,引起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凋亡。通过生物信息学深度挖掘蛋白功能后发现,热应激下育肥猪主要通过激活热应激因子HSF-1代谢通路调控热激蛋白和急性蛋白的表达,缓解长期高温引起的肠道炎症,增加其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长期慢性热应激对猪肠道功能的影响机制,为营养素调控热应激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讯员邬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