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印发意见鼓励错峰休假
为激发旅游消费热情、扩大旅游消费规模,我国将实施进一步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弹性作息、鼓励错峰休假三大措施,同时强调各地方各单位不搞“一刀切”。
落实带薪休假
11日正式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并抓好落实。
鼓励错峰休假
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鼓励弹性作息
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不搞“一刀切”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强调,以上措施是要在不影响各单位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前提下,集中居民休假时间,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旅游消费增长。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是鼓励性和倡导性政策,非强制性政策,也不能全国“一刀切”,各地各单位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实施。
出游高峰
“2.5天小短假”:如何避免“画饼充饥”?
记者采访发现,在“工作前途考量”与“请假成本”叠加之下,一些上班族仍有顾虑。目前各地方、各单位请假程序大多繁琐,往往要经过多个环节审批。26岁安徽白领吴菁说:“根据公司规定,要先领请假表,再找领导层层签字报批,请4个小时的假,光签字都不止跑上4小时。”
一些民众还担心,周五休假“弹性”,是否意味彼时加班“有理”?广东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与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伟强教授说:“要让小短假落到实处,首先需要对多出来的0.5天假期给予界定,如果定义为占用了工作时间,那么怎样去补,就要有明确政策。”
错峰休假:怎样突出“假节合一”“量身定制”?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杜炜指出,落实错峰休假首先要合理安排和调整休假制度,要在保证国庆、元旦等传统重要假期基础上,结合南北方、少数民族特色,适当调整假日品种;其次是在带薪休假制度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可拆分现有的长假,分解成多个与民族节日相契合的“小长假”。
事实上,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在践行带薪休假与当地民族节假日灵活结合的方式。每逢壮族三月三、傣家泼水节、藏族藏历新年等,当地便施行灵活变通的休假模式,通过“挪假”“拼假”的方式让人们“玩得好、休得好”。
带薪休假:私企“重灾区”如何“攻坚”?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队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内,当地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八成以上职工能够享受带薪休假;内资私营企业三年内享受过带薪休假的职工比例不足半数,小微私营企业多数没有落实带薪休假。
“带薪休假难,主要难在私企。”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
专家指出,带薪休假在我国从制度层面已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全面落实,这需要用工单位、劳动监察部门、工会和员工等多方面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