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性别平等主轴线思考未来亚洲方向

02.06.2015  17:43

  阅读提示

  通过综览第59届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CSW)200场会议及论坛的相关发言,笔者发现三条国际性别平等进程主轴线,并就大会通过的《宣言》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提出了三个未来亚洲女性行动可以着重的方向,即培育年轻女性在实务上与理论上的能量,实践以女性权利为基准的发展模式,在宏观之和平、安全考量下转变歧视女性的社会常模、刻板印象与习惯做法。

  作者 叶德兰

  2015年为《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实施20周年纪念,亦值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325号“女性、安全与和平”决议15周年纪念。由于本年具有历史特殊性,超过1100个公民社会团体,近9000人参加了今年的第59届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CSW)年会,综览多达200场会议及论坛的相关发言,我们可以发现三条国际性别平等进程主轴线。

   三条国际性别平等进程主轴线

  ——跨越界线的成果。打破固有传统领域疆界,让女性权益倡议不再限于只关乎女性及只为了女性,而放入人类整体发展脉络中,本就是国际社会近20年来致力提倡的,今年论坛更是常见男性以及跨国协力共同促进性别平等以求增强发展的成果。前者主要是男性领导的男性聚会,以商量行动策略为主。后者多以欧洲与非洲、亚洲形成双边或多边国家伙伴关系,除经济发展援助外,更进行新兴国际人权议题之扎根。凡此皆说明了女性地位之提高与其权益之实现,是应男女共同为了全体人类的福祉来努力的,而各个现有跨界的好做法正是我们可以在外交及社会福利方面参考的。

  ——承先启后的努力。今年在各个主题上皆加强了世代交替的面向,联合国妇女署特别举办为期一天的重点论坛,名为“跨世代对话”。非政府组织论坛亦多见年轻女孩对目前各项全球议题提出看法;而且不仅只让她们发声,被看见,更强调年轻女孩彼此帮助。今年另一承先启后的讨论主轴则在如何确保由“千年目标(MDG’s) ”过渡到2015年下半年即将定案的“永续发展目标(SDG’s) ”过程中,性别平等及女性赋权不仅应该是一个独立的重点项目,在目标所有层次上均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彻底改变的追求。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女性从其肇始即积极参与,希望促成性别平等,但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国已经实现男女平等,可见多年努力之成效仍有待加强,而新的努力恐怕要以“面对不平等的根源,彻底加以改变”为目标才有达成的希望。今年CSW年会上不少论坛又重新讨论歧视、暴力的基底原因就在于文化中的刻板印象、角色分工。对于传统习俗阻碍女性受教育、健康及发展之危害,亦有多场论坛讨论。笔者以为,教育若只传授男女互补之刻板印象及角色分工,就不可能让每一个人自在发展;彻底改变所谓传统男女角色,并正视文化对发展的影响,应该会成为各国未来推动性别实质平等的重要工作;联合国多个机构皆于近3年开始将文化层面正式纳入其工作框架,并在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

  非政府组织周边会议的三条轴线显明了目前国际社会在性别平等推动上愈趋包容的发展方向,而且呈现以伙伴关系相互支援的趋势。

   第59届妇地会《宣言》之纵向比较分析

  本届CSW年会的《第四次妇女问题世界会议召开二十周年政治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受到多个公民社会团体,特别是妇女组织的批评,认为内容平铺直叙,未能回应《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20周年各国执行审查结果所呈现之全球各地仍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差距,无法利用此一关键性时间点提出具前瞻性之全球愿景。虽然《宣言》不能尽如人意,但较之于10周年或15周年宣言,其长度与内容均远优于前两个宣言,究其细项,仍有值得注意之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