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德宏消防河西锡矿"7.25"塌方事故救援纪实
争分夺秒开展救援
天津消防网讯 2015年7月25日上午8时左右,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德宏州梁河县云锡矿业公司梁河分公司河西丝光坪3车间1矿井发生塌方事故,造成11名作业人员被困井下,生死未卜。
接到政府调令后,德宏消防支队梁河大队第一时间出动2车9人前往事故现场救援,并及时向省公安消防总队汇报,总队第一时间调派支队全勤指挥部、特勤中队5车28人携带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组等救援装备800余件套赶赴事故现场救援。
掌握实地情况 奋勇直前
矿井距梁河县城约16公里,地处河西秋干坡半山腰,海拔1630米,弯多路窄。到达现场后,前方指挥长朱泽新副支队长迅速向指挥部报告了相关情况,在了解事故矿井图纸资料后,第一时间带领官兵深入井下开展灾情侦查,由于洞口狭小,一个人直立行走都十分困难,且洞口距塌方点单边距离1.6公里,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获取灾害现场第一手真实情况后,支队前方指挥部立即设立现场救援、战勤保障、宣传报道、综合协调4个工作组,现场救援组划分为2个队,每队20人,按4人设一个战斗小组,共设8个战斗小组,实行每队3小时轮流工作制度,与各救援力量协同作战,全力展开矿山救援队工作。
打通救援通道 势在必行
事故导致坍塌物顺91米天井、120平巷淹埋主运输巷道,矿井弯曲且有3度左右下坡,救援环境极其复杂,施救难度巨大。参战官兵按20人编队,组成2个工作队在支队赵映琦政委的带领下深入井下轮番挖掘泥石。由于井下坑道为小断面,工作面狭窄,井内又不能用大型机械,官兵们只能靠锄头、铲子和手一块一块、一铲一铲将泥石挖出装入矿车,然后沿着弯曲的矿井轨道一车一车推出井口,官兵们不顾井下阴暗、潮湿等的不利因素,有的官兵不慎摔倒,有的手被铁器划伤了手、掌心布满了血泡,有的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汩汩的汗水沿着官兵的面庞流下,但没有一人言一声苦、叫一声累,从白天到黑夜,从深夜到清晨,参战官兵始终坚守岗位,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排除万难,轮番上阵,为井下救援行动第一时间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被困兄弟 无所畏惧
在连续40多小时的救援中,消防官兵争分夺秒地深入井下挖掘泥石,救助被困人员,重复着一个又一个看似枯燥而又重要的动作,加之半山腰的矿区昼夜温差达20多度,由于超负荷、高强度的持续鏖战,很多参战官兵都感冒了。深入井下2次作业挖掘的特勤中队李起枝也患了感冒,说话的声音都变了,26日傍晚,大家以为他要退出战斗时,他毫不犹豫地摆摆手说:“小问题,小问题,不影响工作!”自己在医疗救护点拿了一点药就继续投入到了救援工作当中。
生命高于一切 争分夺秒
塌方将天井口的纲架、枕木全部压倒,进入内部的通道已被全部堵死,加之洞口狭小,救援人员只能通过用手刨、用铁棒顺着积压的水将出口不断扩大的方式开辟救生通道,官兵们冒着再次塌方的危险,用手刨挖、用棒撬,手套磨破了,手指磨出了血,但救援官兵强忍疼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5分钟、10分钟、20分钟上、1个小时……26日23时3分,救援通道被顺利打开一个盆口大的洞口,求救的呻吟声,声声牵动着官兵们的心,“坚持、挺住,我们马上就来救你们了!”
1时11分,第一名被困矿工被找到,官兵们在确保其安全的情况下,用手托着被困人员从生命通道慢慢向外平移,将他平放在单架上,在医护人员的简单处理下,官兵们6个人一组往井口方向抬,官兵们一边安慰被困矿工,一边提醒着大家注意安全,1.6公里的距离不算长,但在一个完全封闭的井内,一条漆黑狭窄、泥泞湿滑、凹凸不平的巷道内,加上空气不流通,井内刺激性气味强,就显得太长了,救援官兵艰难负重前行,一步一步、一脚一脚朝着井口移去,第一名被困矿工在官兵们的护送下一点点靠近井口……
1时37分,第一名被困矿工成功救出。紧接着第二名、第三名……1时58分,11名矿工全部获救,生命体征平稳,这是生命的奇迹!这是救援的奇迹!
责任编辑: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