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塘沽协定》签订地 “日本大院”铭记历史
今晚网讯 (记者 任东海)1933年5月31日签订的《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了对东北、热河的占领,使华北抗战处于极为不利的态势。签署地位于塘沽新华路98号的日本大院,它记录了日军侵略罪行,也让国人铭记屈辱历史。近日,渤海早报记者实地探访了“日本大院”。
记者在现场看到,日本大院位于老塘沽火车站西北侧,由于岁月变迁,仅剩一栋二层青砖建筑和一个碉堡。这栋建筑残留着东洋风格的拱形门廊,起脊的屋顶覆盖着红瓦。拐角处还有一个圆柱形碉堡。楼房西北角残存不堪,楼体被用钢梁加固。日本大院始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期间。文保专家介绍,“1900年6月,“庚子事变”中八国联军入侵大沽口,进而占领天津,驻军实行殖民统治。日本占据塘沽火车站(今塘沽南站)附近地区,并在火车站西北沿河地段建起了码头和兵营。当地人俗称此地为日本大院。”
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继续进犯华北,遭到顽强抵抗。日本采用军事威胁、外交哄骗等手段,威逼南京政府将华北拱手让给日本。经过幕后策划,决定进行谈判。5月31日,在日本大院签订《塘沽协定》。《塘沽协定》更加剧了日军侵略步伐。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7月12日日军由海上增兵3.5万人在塘沽登陆,日本大院为主要登陆地点。全部占领塘沽后,日军利用便利的运输条件,转运军队和作战物资。对塘沽则实行法西斯统治,许多老塘沽人目睹过那种阴森恐怖。
卜先生是滨海公交公司三部的一名司机,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塘沽人。他今年50岁,从小就在“日本大院”附近玩耍。他听老一辈人讲,当时“日本大院”门口有日本兵站岗,过往的中国人须向日本兵鞠躬行礼,与日本人相遇要躬身让路,稍有疏忽就会被拉到院里,性命堪忧。本地百姓大都绕行此地。不过,随着岁月变迁,原签订《塘沽协定》的二层楼房在1976年地震中损坏,后来被拆除。仅剩东侧一座青砖二层楼和一座圆柱状碉堡。不过,院内还残留原日本医院和炼尸炉遗迹,地下还有日军修筑的地下通道。
据塘沽博物馆专业人士介绍,“日本大院”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已被列为文物保护项目,未来将被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