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策并举 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根据《2014年河南省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状况分析报告》(简称《分析报告》),加强全省作风建设常态化重点从六个方面推进:着力推进作风建设源头防治常态化、宣传教育常态化、监督检查常态化、执纪问责常态化、巡视巡查常态化、考评考核常态化。
抓实基层基础 推进作风建设源头防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河南省廉政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徐喜林说,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同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其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党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
在2014年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年度考核问卷调查中,公众对省直单位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满意度(74.9%)高于省辖市、直管县(53.9%)21个百分点。有些基层单位工作秩序问题比较突出。工作人员迟到、早退、脱岗,工作时间玩电脑游戏、网上购物、炒股等纪律松散。
如何解决这一群众反映强烈、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省监察厅副厅长孙运锋表示,要加强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使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能够及时得到制止纠正,而且要健全完善县以上机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同时,还要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住房、办公用房等工作和生活待遇方面的制度规定,堵塞制度漏洞,推动作风建设源头防治常态化。
同时,省纪委还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宣传教育常态化——运用执纪办案成果,通过编印警示教育读本、摄制警示教育片、以案说纪等形式,及时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廉政手机报、微博、网站……一个个互联网移动平台的建立与发展,营造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舆论环境。
注重依靠群众 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
在《分析报告》中,60.9%的被访者认为“监督机制不完善” 是制约干部改进工作作风的最主要因素,在所列多项指标中位居第一。
纪检监察机关要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仅依靠自身力量“单兵作战还不够”,还需要利用人民群众的“火眼金睛”来监督,让违纪违规行为无所遁形。孙运峰表示,要畅通监督渠道,加强监督举报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基层信访网络体系,及时收集、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确保群众能多途径对作风领域问题进行监督和举报。
日前,省监察厅建立了监督举报平台,群众可通过12388举报网站、电话等多种形式举报身边违法违纪行为。
郑州市纪委党风政风室负责人李同堂说,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识不深刻、落实不到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此,按照省纪委的统一安排部署,郑州今年要挑一些单位和部门,安排人员对账目进行审计。对于典型的案件要曝光。“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才能防止老问题反弹、堵住新问题苗头,减少和杜绝“四风”问题。”李同堂说。
在8325名问卷调查被访者中,68.2%的被访者认为当前慢作为、办事拖延、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问题最为突出,比例远高于“吃拿卡要”、“乱作为”等问题。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孙玉会认为,要综合分析群众信访举报、政风行风满意度调查等情况,针对作风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多频次、快节奏,重点检查节点化、常态化,社会监督不限时间、地点,对四风问题现行就查、露头就打。严肃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纪违规问题坚决,坚决纠正不正之风。
此外,省纪委将推进作风建设巡视巡察常态化。持续开展作风建设常规巡视,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主要任务,着力发现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落实责任追究 建立考核评价长效机制
在全国人大代表张全收看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作风建设的“牛鼻子”。因为无论是反腐败、或是党风廉政建设,党委如果不能尽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是不可能持续推进的。
目前,我省正在推行‘一案双查’。孙运锋说,对‘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严肃追究领导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突出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确保责任追究到位。
作风建设要建设考核评价长效机制。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作风建设情况作为落实“两个责任”的重要考核目标,依托党风政风满意度评价工作机制,量化评估作风建设成效。
——将作风建设情况作为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和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班子调整、干部选拔和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依据;
——完善作风建设年度考核机制,坚持日常考评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定期考评与不定期考评相结合;
——把考核结果作为班子调整、干部选拔和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依据。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徐喜林说,多策并举抓好作风建设,把好的作风内化为信念、外化为习惯、固化为制度,以优良的党风聚民心、汇民力、促发展。(河南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