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
天津市委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利益格局、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深入实施“强基创先”工程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为本市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
立足全市新农村建设实际,本市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健全“五个体系”,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通过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载体,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完善村级便民服务机制。结合全市美丽村庄建设,在各村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由村干部轮岗坐班,并选派乡镇干部驻村担任“村级事务助理”,实行“一村一站一助理”。把党群服务、政策咨询、矛盾调解、综治信访等事项编入公共服务目录,推行为民代办服务。年底前,3774个村全面建成综合服务站。
——推行乡镇干部“住读”制度。制定出台《关于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的规定》,建立并全面落实机关住宿、24小时值班、错时上下班、代办服务、包村驻村、信访包案和全天候电话接听服务等7项制度。全市10200余名乡镇干部“走读”老常态转为“住读”新常态。
——推动基层组织晋位升级。每年分类定级,倒排10%左右的相对后进村和软弱涣散党组织,采取区县领导干部挂点联系、乡镇干部直接包保、有关部门包村扶持、工作组驻村帮促、先进后进结对共建等措施综合治理,促其晋位转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388个村完成整顿任务。今年村级组织集中换届中,又联动排查出254个重点难点村进行集中整顿。整顿工作动态循环,形成常态机制。
加强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建设
着力提高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本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机制建设的意见》,围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村级组织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创新,使以党支部为核心、以民主管理为依托、以村务监督为促进、以制度规范为支撑的村级管理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
——全面加强村务监督。针对村级事务重视管理、监督偏软的情况,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整合原有的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组建村务监督委员会,纳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整体工作。目前,全市3774个村全部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工作例会、监督规程、印章使用、考核管理等办法,实行独立议事和集体负责制。同时,各村还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组建村级工作顾问检查团、发放公开监督信等形式,创新村务监督。
——严格规范议事决策。建立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两委”联席会议等村级组织议事规则。在部分村推行“民主议政日”制度,组织党员群众讨论村务,提出意见建议。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明确10项村级重大事务,全面推行“六步决策法”,做到决议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确保决策依法依规。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村务公开“六规范”(内容、形式、程序、时间、标准、管理),明确14项村务公开事项,实现村务事项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同时,建立健全村级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监管、村集体经济合同核准备案、“村章镇管”“村账镇管”、村级重大经济事务“三签一审”(经手人、报账员、村“两委”负责人签字,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等8项管理制度。
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着力形成从严选拔培养管理监督新常态
本市坚持把建设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作为农村党建和基层管理的重中之重,切实选好用好管好这一“关键少数”。
——坚持“双高双强”标准,选优配强班子。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中培养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富致富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基层班子。把村党组织书记纳入全市培训规划,村“两委”成员每年至少轮训一遍。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为农村基层注入新鲜血液。
——坚持从严管理,强化监督约束。全面实行村干部任期承诺、廉政承诺、辞职承诺制度,严格落实“双述双评”,建立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组建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对乡镇村干部和基层站所负责人廉政勤政情况动态监管。
——落实“一定三有”要求,加强激励保障。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持续增长机制,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和离职补贴制度。结合城镇撤村建居工作,采取转任社区干部、安置园区任职等方式,推动村干部有序流动。拓展村干部发展空间,去年专门拿出30个乡镇职位,面向村干部定向选任公务员。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着力形成资源下沉大抓基层的良好局面
本市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通过机关帮基层、干部到基层、资金投基层,助推农村发展。
——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市委作出“双五百”帮扶部署,从2013年起,用4年时间,组织全市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500个困难村,组织市、区两级机关联系500个社区,在此基础上,各区县组织区县部门结对帮扶844个村。全市236个市级单位抽调1026名干部、635个区县部门抽调1810名干部,吃住在村,开展帮扶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4亿元,261个困难村跨入先进行列,220个村实现“一村一业”,417个村实现“一村一社”。
——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高位嫁接”到软弱涣散村、经济困难村、信访矛盾突出村和换届排查出的重点难点村。自2012年以来,市、区县两级层面共选派807名“第一书记”为农村基层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强基层基础保障投入。今年起,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在每村平均16万元的基础上又增加4万元,其中,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不少于5万元;村级活动场所全部达标建设,保证基层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
严格落实从严治党要求
着力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强化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全面开展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的意见》,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各级领导干部层层建立基层联系点,定期深入基层调研,协调解决问题。结合分管工作,分别听取分管部门单位党建工作情况报告,并进行深刻点评。健全完善党建工作推动机制。采取调研走访、集中检查、现场观摩、典型引路等形式,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推动机制。(记者 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