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教授周立群:供给侧改革天津怎么走?
自去年以来,“供给侧改革”迅速走热,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所在。人们熟悉的“投资、消费、出口”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如今似乎深陷泥沼,供给侧改革能否扭转经济下行的趋势?对于天津而言,供给侧改革具体又意味着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教授。
记者: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能否止住经济下行的步伐?
周立群:关于供给侧改革,目前已有不少的讨论分析。我认为,分析供给侧改革,要突出三个视角:即新动能、新结构和新举措。新动能,指的是为新一轮发展培育新的动力源;新结构,指的是必须调整结构适应经济新常态;新举措,核心在于释放新动能,构建新结构。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政府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但重要的是要将困境和难题转化为动力,将发展的瓶颈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未来,要强调改革的精准性,实现新动能的释放和新结构的构建。而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是市场主体即企业能否切身感受到。只有当它们感受到生存和发展环境变好时,才说明改革是取得了成效。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供给侧改革不能割断历史,不能认为以往的需求管理就是错的。实际上这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只是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境况已经不同了。供给侧改革,要审视并适应市场的新特点、需求的新结构和市场的新格局。
记者:对天津来说,应该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周立群:目前,各地都在探索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天津应该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改革道路。
目前来看,国内各大经济板块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转型成熟区,以深圳和杭州等为代表。较早适应经济新常态并推进供给侧改革,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二是待转型区,推进供给侧改革存在很大困难,代表是河北、山西以及东北,特点是产业单一、结构单一。三是转型关键区,以天津等为代表。天津前些年的发展为供给侧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制造研发基地已具雏形,但仍不稳固,自身先进产业的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处于比较关键时期。总体而言,转型基础较牢,如果不转型,现有优势不可持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天津至关重要,如果能够迈出扎实一步,在全国都具有示范意义。
但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要避免陷入一种误区——完全依照深圳、杭州改革模式进行照搬。这意味着,并非不能参考借鉴它们的经验,但更应根据市情地情不同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记者:如何理解您提到三个视角中的新动能?
周立群:在供给侧改革整体的指导下,中国目前正在培育和放大新动能。老的动力源已经衰弱,新的动力源正在萌生。新一轮的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源。
新动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四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或五要素,而更多的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要素新组合。意味着,并不是在原有要素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要素(经营管理或信息等),重点在于重新组合,实现优化。二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作用是把所有要素的能量释放出来,换一句话说,是用科技要素激活其他要素。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举例来说,通过科技创新,支持经济发展的土地供应可以不变甚至是减少,但经济的层级在上升。
记者:对天津而言,未来的新动能在哪儿?
周立群:天津近年来的发展一直在培育新动能,已经迈出了扎实的一步。非常典型的是“科技小巨人”和“万企转型升级”,这也是天津未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我认为,这也是培养新动能最重要的举措。
培养科技小巨人,实际上是培养新的市场竞争主体,“小巨人”以民营企业为主,大多进入了新的领域,这让经济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天津定位之一是“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但这不是依靠几个大项目或是大产业能支撑起来的,只有依托先进的研发制造部落或者集群才可能形成。科技小巨人和中小企业发展恰恰是其重要基础,但这并不是对原有大项目的否定。它们与大项目相互交融、相互支撑,构成一个更为完善的现代制造研发体系。
此外,新动能要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推动,并不是单纯培育就可以形成的。第一是创造环境进行培育,第二是具备发现的能力,因为有一些是通过市场自发形成的,发现后对其支持、呵护,第三是引导到企业进入新的领域。
记者:为何要强调供给侧改革中的“新结构”?
周立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等重点任务,必须调整结构适应经济新常态。
供给侧改革的结构调整首先是在生产领域,它和市场的需求侧并不矛盾。如今,不仅是需求总量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对供给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有的结构并不是错了,是对应于原有的市场和经济常态。原有市场的特点是:消费能力弱,不仅是农村,城市消费能力也不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普遍需求(即基本需求品)通过大批量生产得以满足,包括电视、汽车等等,这就拉动了这些产业以及相关的基础产业快速扩张。随着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日益扩大,他们的需求水平在提高,更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这样的需求结构是当前供给结构所不能满足的,这就导致了“代购潮”、“海淘热”,乃至“疯抢马桶盖”等现象。好的产品并不缺乏市场需求,这就提出了新供给的问题。
记者:今后,天津的“新结构”会呈现怎样的特点?
周立群:就天津来说,产业结构调整正在稳步推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结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需要一个强大的服务业体系的支撑。天津的物流、航运和金融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系紧密,走在全国前列。另一方面,作为现代都市,与民生相结合的大量服务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包括文化创意、娱乐、信息服务等。但服务业的结构调整仍将是“十三五”期间的一个难题,需要加快步伐。
各地因各自情况不同,供给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对天津而言,制造业仍占据了大头,因此传统工业和现代先进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即制造业内部结构)至关重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支撑和带动天津发展的关键。
记者:在供给侧改革中,还有新举措值得期待?
周立群:新举措是对应于新常态的。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并引领新常态。新举措的核心在于释放新动能,构建新结构。
新举措紧密贴近天津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革。首先是简政放权和“十个一”,核心是启动市场主体的活力。走出一条靠市场的力量,主动实现我们的目标。
但新举措仅依靠政府简政放权并不够,还需要推进另一举措——用开放倒逼改革。对天津而言,具体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但有两点尤其值得注意:一是自贸试验区改革打破了地区之间的封闭,即打破了京津冀之间的分隔,也把企业进一步推向国际市场,与“一带一路”战略等对接起来;二是通过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包括负面清单等,把束缚企业、产业和地方发展的国际瓶颈打破。这与简政放权是一脉相承的,核心是服务市场主体,让它们顺利进入世界市场。(新闻117记者胡晓伟)
[责任编辑: 金鑫 ] [编辑: 金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