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种粮大户积极探索粮油机械化生产模式

11.05.2017  14:03
      在永川区大安街道二郎坝村有这样一个80后小伙,勤学肯钻、敢闯敢试,不断在探索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道路。2012年11月,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鼓励下,他注册成立了重庆陶义农业机械股份合作社,从事农机销售及农机服务。

2013年以来,他先后在大安街道二朗坝村和金龙镇洞子口村流转土地,从事粮食生产种植,当起了种粮大户。在实际生产中,他积极试验示范农机新机具和农机新技术,创新探索粮油作物生产新模式,积极推进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社现已全面实现了高梁、油菜等农作物机耕→机播→机防→机收→机烘→秸杆还田全程机械化作业,常年对外开展农机化服务1万余亩,年实现利润50万元以上,为我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在粮油轮(间)作机械化生产上找模式

2013年,作为合作社负责人的李刚开始流转土地。刚开始,他在流转的基地里只进行高梁一季大春作物种植,秋冬季就不知种什么作物,土地基本上大量闲置。针对这一情况,李刚开始琢磨能否利用冬闲田(土)再种植一季作物。在这一想法的驱使下,他多次到外地学习。同年秋季,他就试着在上半年种植的高梁地上开展种植一季的油菜,并一举获得成功,实现油菜平均亩产150公斤的收成,每亩实现新增产值900元,高梁——油菜轮作示范取得初步成功。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收益,2014年至2016年,李刚又继续在高粱——油菜轮作模式上进行进一步探索。他曾在油菜中套种莴笋、大头菜,由于收获人工成本过高等原因而放弃,最终选择油菜里套种萝卜。通过近三年来的不断实践,合作社成功探索出了高梁——油菜(混种春萝卜)的全程机械化轻简化生产新模式,实现一年收获三季作物的好收成,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还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三种作物加起来,每亩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

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为旱地粮油生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李刚如是说。

在压缩生产环节降成本上做“文章

传统油菜等小籽粒作物的播种环节需要比较复杂的程序(灭茬、旋耕、开沟、播种、施肥、盖种6道作业工序)能否通过“一机多用”来压缩生产环节呢?2015年,李刚在对土地进行简单并整的基础上,积极示范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通过拖拉机挂接联合深松复式作业机具,一次性完成深松,灭茬、旋耕、盖种作业任务,再用简易喷雾机将配备好的种子和肥料进行抛撒,将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现在机械化抛洒和机械化深松整地上,完成传统播种所需的六个作业环节,创新利用深松作为生产作业手段,达到油菜生产备种备播的生产状态,油菜长势良好、田间没有出现干旱或积水现象、没有出现僵苗、死苗现象。

当年实现轻简化种植油菜500亩,在天气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平均亩产270斤,每亩节约成本280元以上,产量也不错,效果非常理想,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真正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在采访中,李刚这样告诉记者。

在延伸粮油加工产业链上探新路

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李刚所在的合作社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延伸产业链为切入点,在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上做“文章”,拓展农业功能,创新融合方式,实现加工增值、品牌增效、农旅增收。近年来,该合作社通过农产品加工,生产纯高梁白酒50余吨、生产菜油20余吨,共新增产值300万元;利用油菜花生产基地,积极探索油菜花休闲观光旅游,共接待游客两万人以上,带动当地农户增收1000元以上,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李刚的探索得到了国家级、市级、区级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农业部、农机司的专家曾两次带领重庆周边8个省市的农技人员参观考察李刚探索的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小麦机播”、“油菜机播”、“温室大棚育苗”等重庆市级50余次现场会选择在李刚的“地盘”上召开,“重庆市农机鉴定基地”也落户在了他的“地盘”;国家“水稻种植全程社会化服务”试验项目也落在了李刚头上。2014年,李刚生产的油菜平均亩产量达到350斤,单产达到560斤/亩,打破了重庆市农科院纪录;2016年8月,李刚生产的油菜亩产量还获得了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谈到未来的发展,李刚说:“2017年,我将继续加强合作社自身建设,加大推进全程机械化力度,撸起袖子,加油干,抓机遇,谋发展,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让我们的农机事业更加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