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桥码头”上的抗战故事

03.08.2015  15:36

      今晚网讯 (记者 胡智伟)抗日战争时期,子牙河上的大红桥码头是通往冀中的重要内河码头。从码头前经过的这条水上运输线,上游联系着大片游击区和抗日根据地,是我党秘密运送物资、传递情报和输送干部的重要通道。
      据红桥区委党史研究室原负责人梁兆生介绍,抗日战争后期,随着天津周边根据地的发展,对各类物资的需求日趋紧迫,而侵华日军对物资的控制也愈加严酷,叫嚣着要在经济上“毁灭边区”。为此,他们建立专门从事经济战的机构,对军用物资、医药用品、通讯材料、机械器材、油墨纸张和生活用品等实行严密封锁。
      根据党史资料记载,为打破敌人封锁,解决物资运输问题,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码头工人们开动脑筋,群策群力,与敌人展开了一系列“反封锁”斗争。
      “当时每艘船出码头前,都必须经过日本人的严格检查。一旦查出违禁品,从发货人到船主再到码头工人,轻则坐牢,重则丧命。为避开敌人盘查,保证物资及时运出,工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比如将西药油质盘尼西林封好黄腊放在虾酱篓里搁在伙仓(船员住的地方),水银用小容器装好放在双层底水桶的夹层,做手榴弹拉弦用的老弦夹在枕头或棉被里面,体积较大的物资就用绳索固定在船底水下拖着走。”天津北方水运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蒙泉告诉记者。
      天津地方史专家尹树鹏说,为了把物资安全运往根据地,我党地工人员还开展统战工作,团结争取了把持大红桥码头的天津洪帮“龙头”姜般若,让他为根据地运送物资“保驾护航”。尽管战火纷飞,但在多方努力之下,这条由天津通往各游击区和抗战根据地的生命补给线,从始至终不曾中断。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