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病历”难绝 是医生太忙还是医院疏于管理?
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周科 胡林果) 近日,网曝江苏连云港市一市民“去医院看病,发现医生写的病历和处方上的字潦草难认!”的消息再次引发网民集体吐槽。近年来,全国多地曝出医生书写病历潦草随意,甚至酷似“天书”,让病患者捉摸不透。
我国卫生部门2010年制定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然而,6年来这一规章效果不甚明显。“天书病历”难绝,到底是医生太忙还是医院疏于管理?手写病历该如何规范?
“潦草病历”司空见惯
“医生写的字,龙飞凤舞的,很潦草,处方上写的药名称,更是难以辨认!”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家住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的张先生反映,在自己就诊过程中,从乡镇医院到大医院都存在病历和处方本字迹难认的情况。
记者在微博配发的一张“病历记录”图片上看到,字迹潦草形似一条条曲线,笔画几乎连成一体,难以辨认,就连右上角日期位置填写的阿拉伯数字也认不出来。
这张图片经网络传播后,引起网民强烈关注和共鸣。一些网民还特意翻出多年前家人到各级医院看病的病历和处方等资料,发现字迹的确很难辨认。网民“卢特仔”说:“以前没注意,现在翻开病历才吓一跳,能认出的没几个字。原来医生的字体,我从小到大都看不懂,还以为是某种代码,保护病人隐私,我称这种字体叫‘医生体’。” 网民“程一得阁”说:“我还一直认为医生就业前,会培训一种医生专用手写体!因为这辈子见过的医生手写病历,都是这种符号……”
记者在多家医院采访了解到,不少患者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很多人从来没有完整看懂过自己的病历。大多数手写病历上,如果不结合前后相关意思来理解,简直无法辨认。在济南市工作的谭琳告诉记者,她前些天去医院看病开了个药方,但看不清写的是什么药物,只有到药房拿了药才知道。“有时候也问过医生这些是什么字,但医生都不耐烦地告诉我管那么多干吗,所以也不好再吱声。”
缘于医生工作太忙?
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患者医疗健康档案的重要内容。对患者来说,病历尤为重要。
在一家医院内分泌科坐门诊的朱医生告诉记者,工作10多年来已经养成了快速书写的习惯,有的常见专业术语难免一笔带过。“比如我坐的这个普通门诊,半天时间要看六十多个病人,从问诊到开病历,一个病人只能摊到3至5分钟。”她说,病历一般有100多字内容,对于频繁出现的字,很多时候只能简化,不然书写的时间多了,看病的时间就要打折扣。
网民“实验诊断”说:“一上午七八十个病人,写门诊病例,看化验单,查体,开处方,这一系列过程下来,要花多长时间。慢了一上午顶多看二十个,那么剩下的五十位怎么办?图快就求不得好!”
一些医生反映,当前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是医院要求医生将每一位患者的病史、诊断、检查、处理结果等内容逐一记录清楚,并直接与医生的绩效挂钩;另一方面是医生每天要接诊一定数量的病人,这也是一项考核内容。如果书写病历耗时过长,可能连看一定数量病人的考核都完成不了。
然而,医生把病历书写潦草归结于工作忙,引起部分网民质疑和担心。网民“勇敢的过日子”说:“工作忙就可以胡乱地书写吗?如果医生连写病历都缺乏耐心,那问诊又怎么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呢?”
但是,多地卫生部门也表示,每年都会不定期检查督促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大多数医院也建立了自查机制,通过日常巡查发现潦草病历处方将严肃处理。一年前,浙江就有7位医生因书写病历潦草难认,被所在医院扣发奖金。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出现潦草病例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医务工作者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以病人为中心的习惯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医生工作量大,要看的病人太多,对速度的考量大过对质量的重视。
刘远立说,原卫生部出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只是一个行业标准,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这只能靠医院和医生加强自我约束。一旦出现医疗资源紧张,许多医生书写潦草的现状还是难以从根本上扭转。
“改变医生‘潦草病历’的局面,最好的做法之一是推行电子病历。随着我国电子病历的普及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及发展,‘天书病历’终将会成为历史。”刘远立说。
“除了医务人员个人书写习惯外,潦草病历与就诊患者太多、时间紧张等客观因素密切有关。”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表示,病历看起来虽小,但反映的整个医疗资源不足问题的不容忽视。要缓解百姓“看病难”和医生“工作忙”的矛盾,除了加强卫生部门的外部监督和医院的内部警示外,还需要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全面放开医疗服务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社会资本办医,鼓励社会力量办医,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完)
[责任编辑: 金鑫 ] [编辑: 金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