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新校区景观命名 北洋广场、青年湖名字沿用

02.02.2015  09:48

  今晚网讯(渤海早报记者 邵隽 通讯员 焦德芳)明德道、亲民道、至善道;博文路、西沽路、七星路、卫津路、新元路;求是大道、宣怀广场、天麟广场……日前,《天津大学北洋园新校区道路、楼宇、景观拟命名方案》公布,向在校师生、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公开征求意见。
  天津大学新校区又称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位于天津海河中游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内。天大于2014年4月启动了新校区主干道路征名活动。征名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师生、校友的广泛关注,共征集到方案812份,道路名称5000余个。在此基础上,学校对新校区一期建设的102处道路、楼宇、景观进行了命名,并向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反复求证,几经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天津大学北洋园新校区道路、楼宇、景观拟命名方案》。
  该命名方案兼顾了文化传承、雅俗共赏、功能性、系统性四大原则,充分展现了天大人“实事求是”的校训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了天津大学的办学宗旨和优良传统。例如在该方案中,自内而外的三条主干环道根据我国传统典籍《大学》中开宗明义的教育理念分别命名为“明德道”“亲民道”“至善道”;六条贯穿校园南北的主干纵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校址变迁及标志性事件分别命名为“兴学路”“博文路”“西沽路”“七星路”“卫津路”“新元路”;中轴大道根据校训命名为“求是大道”,并与“宣怀广场”“盛宣怀塑像”“天麟广场”“三问桥”“校训石”等景观共同构成了以诠释校训精神和天大文化为核心元素的新校区中轴景观群。此外,综合体育馆、体育场、行政服务中心等功能性建筑多依照其建筑本身功能命名。而“北洋广场”“青年湖”“敬业湖”等在前期征名活动中呼声甚高、深受师生喜爱的学校标志性景观名称也在方案中得以沿用,以增进广大师生对新校区新环境的情感共鸣。
  寓教于名、寄情于景是本次命名的重要特点。在该命名方案中,博大精深的天大历史文化元素与被命名对象的实际特征得到了融合统一。譬如,遍种桃花、海棠的两条内岛慢行路分别以取材于《天大校歌》的“花堤路”和“英华路”命名;图书馆前广场以北洋大学掌校人、著名教育家李书田(字耕砚)的名讳命名为“书田广场”,激励全校师生以先贤为榜样,“以书为田,耕砚不辍”。
  公众可通过“天津大学道路楼宇景观拟命名方案意见征集”专题网页 http://map.twtstudio.com/new/ 了解命名方案、原则及释义,进行评价和发表意见。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