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代表热议科技创新 万众创新助力自创区建设
本报北京上午专电 (特派记者高羽)李克强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推动科技创新进行了深入阐述。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好天津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成了天津代表团热议的话题。
“助力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作为高校要有高度自觉和主动担当。”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说。他表示,自主创新要过三关,一是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形成持续潜心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氛围,三是突破行政和学科壁垒的协同创新机制,而贯穿这一切的关键要素是创新人才。在参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南开大学将深化科研体制和评价机制改革,特别要加大引进人才、支持人才的力度。“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方面,我们与津南区政府共建了南开大学津南研究院,以企业化模式运营,将我校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方面的优秀科研成果在津南区就地孵化。还与南开区等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完成科技项目,推进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高校里一定要形成鼓励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土壤和氛围。”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介绍,不久前刚刚成立的天津大学宣怀学院,是该校携手中科招商集团的合作共建项目,面向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从科技成果专利保护、成果转化、创业咨询到创业资金支持的“一条龙”服务。“天津大学正在规划建设的大学科技园项目,也将形成师生创新创业和国内外科研企业集聚的新高地,力争建设成为高端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师生创新创业的培育平台和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进一步支撑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要战略的实施。”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力量不可忽视。”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天津市委会主委欧成中认为,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天津制定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优惠政策,‘一企一策’地进行帮扶。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服务,支持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创新项目、‘撒手锏’产品研发等,为万众创新提供有力支持,让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科技小巨人‘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