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对口援疆工作创新谋划精准定位成效显著

17.07.2015  13:58

  一人一亩果 一户一棚菜 一户一人就业

  落子三个一走活援疆棋

  ——本市对口援疆工作创新谋划精准定位成效显著

   天津北方网讯: 2010年3月,中央启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按照部署,本市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以下简称东三县)。

  随即,天津市党政代表团赴东三县深入调研。“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农业人口占比83.4%,农业生产总值占全社会生产总值39.4%,农业依然是就业增收主渠道。”一份翔实的调研报告摆在了决策者面前。怎么援、援什么……一系列思考来了……

  “援疆这盘棋要统筹谋划,关键棋子落在哪很重要。

  “就业增收不能简单靠‘输血’,必需建立‘造血’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以“一人一亩果,一户一棚菜,一户一人就业”为目标的“三个一”工程在南疆大地独创性提出。截至2014年,“三个一”工程共实施88项,累计完成投资13.72亿元,8.5万人实现比较稳定就业。

  成绩迅速显现。2014年东三县实现生产总值43.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8.93亿元,预计2015年将分别达到48.10亿元、53.30亿元,是2010年的2.06倍和3.37倍。

  一连串耀眼的数字,有力佐证了本市援疆工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成效显著。今天,我们以设问方式为您全景展示本市对口援疆工作“三个一”工程成果,全面解读“三个一”工程如何力促东三县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当地自身造血机能,有力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民生篇]

  一亩果一棚菜农民口袋鼓起来

  农民最关心收成,“一人一亩果,一户一棚菜”实施以来效果如何?

  先说“一人一亩果”,以红枣、核桃、大芸、杏、葡萄、石榴为主的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跃升至90万亩,人均2.3亩,超额完成“一人一亩果”目标。林果和特色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2010年不足10%增加到2014年约20%。林果收入占当地农民年收入32.2%,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42.8%。

  于田县亚克兰干村是天津援建的“五位一体小康村”。去年,该村建立2500亩有机红枣示范种植基地,189户农民率先用上高科技有机肥。村民阿布杜卡地尔告诉记者,“全家6口人,种了8亩红枣,如今枣树成了‘摇钱树’。去年,我们一亩地的收入比邻村两亩地还多,今年我带着其他村的朋友一起用有机肥种大枣,让他们和我一样致富,把日子过得像大枣一样红火。

  说起“一户一棚菜”,当地百姓有句话不得不提——“一个棚脱贫、两个棚致富”。通过引进节能温室、节水滴灌、蔬菜种植等技术,茫茫戈壁滩上奇迹般地长出了蘑菇、辣椒、茄子、黄瓜、花卉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累计完成设施农业项目投资2.02亿元,2320座节能温室大棚、4000座拱棚,金三农农业科技示范园、科克亚乡智能温室、“再造和田绿洲”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成。

  “要知道,我们建的温室大棚年均效益达到2—3万元,拱棚约1万元,远高于当地农牧民年均收入,当地农民靠大棚真正实现了口袋鼓起来、日子富起来。”援疆干部张玮说。

  [就业篇]

  多项好政策创造非农就业岗位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坚持就业第一”,“一户一人就业”在促进当地百姓增收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要发展,靠双轮驱动。要问哪双轮?一方面,利用当地已有基础,深入挖掘林果业潜力,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旨在扩大和稳定农业就业。一方面,出台多项支持创业就业有力政策,推广妇女手工编织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壮大工业园区,旨在创造非农就业岗位。这双轮驱动,事半功倍。

  比如,通过发展林果、特色种养殖业、推广设施农业,实现新增和稳定农业就业2.78万人,仅蔬菜大棚一项就实现当地约6500人就业。

  比如,通过援助东三县万副地毯织架项目,建设4个展销中心、161个编织点和9个手工编织合作社,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地毯和手工编织组织网络,已带动1万个家庭、约4.7万名妇女实现了家庭灵活就业。一户一副地毯架月均收入1500元以上,这已成为东三县广大妇女就业增收的主渠道,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形象地称为“母亲工程”。

  策勒县科克买提村的古丽拜合热木是全县有名的女强人,她利用天津援疆提供的地毯架,在村里率先干起妇女手工编织合作社,招聘了四十多人,年收入几十万元,手中两部手机总是响个不停,订单一笔接着一笔,让她笑得合不拢嘴。

  比如,通过不断提升完善“东三县”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搭建企业发展载体平台,策勒工业园已规划建设“健康农业科技产业园”,着力引进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构建大农业产业链,首批入园的富硒园科技、中环农机等企业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通过制定“一企一策”的全方位服务模式,配合东三县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培育壮大了天力沙生、瑰觅生物等农业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已吸引38个项目落户,协议投资额达46.8亿元,带动当地5886名农民实现非农就业。

  比如,于田县天津中心市场等4座综合贸易市场已帮助当地2000多个民营资本小商户实现创业就业。建设的三所职业学校以及东三县实训基地等都在开展定岗定向职业人才培养,仅2014年就有2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学成,先后900余名未就业大学生赴津参加培训,大大增强了社会就业能力。

  这些“比如”,不胜枚举、比比皆是。天津援疆这棵参天大树,每根枝干都是一项务实举措、一条清晰思路,准确高效地发挥着作用,积极助推东三县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

  [传经验]

  四个阶段让“三个一”硕果累累

  找准当地需求、符合自身特色的“三个一”项目很快在东三县生根发芽,接地气、带人气、聚财气的同时,又有哪些经验可借鉴可推广?

  天津一批批援疆人始终有个坚定的信念,要将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分享推广,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援疆队伍,一批留得住的援疆项目。“三个一”工程实施以来,从最初的扩大林果种植规模、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扶持手工编织特色产业,发展到科技兴果富农、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建设用好培训实训基地,已经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援疆思路和做法。

  作为天津援疆“科技兴果”的受益人,策勒县昊龙农场的朱越主动试种了2000亩富硒、有机大枣,去年的丰收让他见识了高科技的“魔力”。

  “我们农场是公司化运作,农场把售价定位在30元,直接瞄准京津冀市场,比普通的枣价高出近3倍。”朱越是个细心人,一直监测着富硒枣的长势,每个阶段都会采样化验,厚厚的检验报告让他底气十足,“尽管去年的红枣收购价格普遍下降,但是我们依然赚了大钱,我对今年的销售很有信心。

  记者深入当地干部群众调查采访,紧贴东三县发展实际,梳理出本市援疆的四阶段发展经验。

  第一阶段:特色产业扩规模促就业,稳步推进“三个一”。广泛开发果园,增加种植面积;推广温室蔬菜大棚和拱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支持特色产业和民族手工业,建设农产品基地和妇女手工编织网点。主要特点——以量取胜。

  “这就是我们结合当地土壤条件,在策勒县种植的‘津引薯8号’马铃薯,平均0.5公斤一个,亩产3850公斤,每亩增收2000元,下一步准备大面积推广。”援疆干部张建民说。

  第二阶段:科技兴果富农增效益,不断深化“三个一”。发挥科技兴农重要作用,引进科技型企业,运用最新技术,推出更多技术含量高、生产成本低的农产品,有效预防农产品出现量增价降的现象。主要特点——以质取胜。

  “6个富硒、有机大枣示范种植基地,平均亩产增长30%,一级果率增长57%,售价是普通大枣的3倍,真正实现了‘一亩果变两亩果’的示范效应。”援疆干部付鹏起说。

  第三阶段:引进培养龙头企业稳就业,巩固扩大“三个一”。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二、三产业,带动就业稳定一产,努力破解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市场销售不畅、科技水平不高等问题。主要特点——促经济转型升级。

  民丰县委副书记张仪说,“在‘三个一’工程引导带动下,我们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就业形势发生转变,已由劳动力‘输出型’变为‘输入型’,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成效显著。

  第四阶段:培训实训提升就业能力,确保实现“三个一”。加快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实训力度,增加当地群众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有效缓解产业发展与职业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主要特点——助产业格局调整。

  援疆干部靳江洪告诉记者,“我们充分借助天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发挥‘东三县’三所职业学校作用,选准优化学科设置,围绕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式职业教育和培训。目前开设了服装、玉石、装饰、维修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专业,2014年,2000余名学生接受了技能培训,在面向社会就业时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开展林果及特色种植培训5200人次,依托金三农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设施农业实训基地,约1000人次开展了蔬菜大棚种植培训,很多受训农民已成为种植带头人,为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依托妇女手工编织中心,教授东三县妇女编织技能,越来越多妇女成为编织能手和就业带头人。

   [新亮点]

  “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引资落户

  围绕国家当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三个一”工程将如何利用新疆地域优势,在企业引资落户上发挥更大作用?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当地自身优势,围绕和田地区实际,尽快破解发展瓶颈?我们的援疆人是怎么做的?

  建设东三县工业园区并设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按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加大“精准化、目录式”招商力度,对援疆企业采取“一企一方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整套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整体解决方案”,从科技、市场、管理、品牌、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在策勒县天津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了“健康农业科技产业园”,搭建载体平台,引进龙头企业,构建集种子、肥料、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采购销售、科研培训为一体的高端农业产业链,努力做大做强和田绿色农产品品牌和规模。园区坚持“引龙头、带就业、促增收”的招商引资工作思路,新疆丰沃生物科技、和田中环农机、鑫雅途等6家企业已注册落户,近50家农产品采购企业进驻园区,预计带动新增就业2500余人。

  引进的北京富硒园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新疆丰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用有机硒农业科技成果,主要生产有机硒生物促进剂专利产品和富硒干果,总投资1000万元,带动1万果农实现就业增收;天津捷盛东辉保鲜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当今国内最先进的相温气调专利技术,投资2300万元建设5000吨级气调保鲜冷库,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天津大型服装企业在园区注册成立鑫雅途服装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民用服装、工装和高科技加热特种服装,投资3000万元,现已开始采购安装设备,5月份开始培训职工,下半年投产,预计年产量500至600万套,可带动就业1000人—1500人;天津中环电子集团光机所投资520万元,注册成立和田中环农机公司,生产光波筛选红枣分选设备,目前已开始接受订单。同时,还有红枣提取酵素等10余家企业正在洽谈落户园区。这些企业将成为带动和田地区产业发展、促进稳定就业的龙头。

  另外,有一家企业很特别,弥补了当地空白,就是天津动漫企业——众远科技有限公司,在园区注册成立文化传媒公司,已开始制作和田首部104集系列动漫剧《足球小巴郎》,致力于打造和田先进文化精品,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传递新疆正能量,动漫剧第一季共26集,计划暑期登陆国内各大卫视。

  [新举措]

  “三个一”工程有哪些新打算?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围绕实现和田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总目标,下一步天津援疆工作关于“三个一”工程还有哪些新打算?

  “三个一”工程实施以来,在加快东三县农业发展、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强就业能力、带动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但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待提高,科技兴农成果需进一步普及;龙头企业规模不够壮大,带动效果不够显著,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和传统手工业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产销体系衔接不畅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天津援疆思路进行了再调整再完善。

  继续深化科技兴果富农。在2014年“科技兴果富农、一亩变两亩”红枣示范种植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面积、培养种植能手和技术骨干,尽快普及“两袋肥”(富硒肥和有机肥),实现红枣种植提质增效。同时加大投入,建设大芸、玫瑰、葡萄、药材种植基地和畜牧家禽养殖基地,充分发挥农业种业博览园作用,大力推广马铃薯、胡萝卜等优质农作物,扩大增产增收富农成果。

  加大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力度。从东三县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引进和培育与当地优势产业相关的第二、三产业龙头企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外引内育,加快形成产业链,实现规模化生产。

  扎实做好地毯和手工编织及金三农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在“三个一”工程实施带动下,东三县林果业种植面积和产量得到较大程度提高,妇女手工编织、地毯编织和玉石加工等传统手工业发展迅速。要建设金三农农业科技示范园,充分发挥“农业种业博览园”作用,引进培育更多优良品种,服务当地设施农业发展。要提升设计水平,对接多家网络电商,参加全国性、区域性展览展示活动,搭建销售平台,开展品牌宣传和推广,更好地解决农产品和传统手工业产品销售问题,真正形成产销结合的良性循环。

  ……

  天津商人聂志新的企业正式落户策勒县天津援疆纺织服装产业园,从注册商标到正式投产只用了两个月,目前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用工大户和龙头企业。用他的话说:“我的有机硒肥料去年大获成功,今年我又干起服装生意,这都因为我对和田有信心,更对咱们天津援疆有信心。

  对于老聂而言,和田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他来放手图画;对天津而言,和田就像一个兄弟,开足马力与我们携手并进。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
10条公交线路 配备乘务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运营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发改委
地铁5号线部分车站亮相
  地铁5号线目前进入全线冲刺阶段,发改委
天津国际车展销售额破23亿元
50余台新能源车型争先亮相车展     为期6天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昨天闭幕。展会期间,共有来自天津市内各地及周边市县的近26.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