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全面有序推进
2015年,天津市武清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减三增”的农业发展总体要求,结合全区农业现状以及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需要,确定了“一减一稳三增”的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思路,即:适度调减小麦等粮食作物面积;稳定现有池塘养殖面积,提升渔业发展水平;增加林果、高效蔬菜种植以及牧草、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同时明确了2015年调整目标、任务,及“点—线—面”的结构调整空间布局。
工作开展以来,各镇街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特别是区结构调整工作会后,按照区里的部署积极行动,结合实际科学谋划、精心部署、直面困难,千方百计抓好工作落实。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呈现出任务安排早、措施方法实、落实效果好的良好开局。
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各镇街对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视程度与工作推动力度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户思想认识不到位、农业市场经济意识薄弱,导致了各镇街调整工作进度不平衡。同时,受村级两委换届的影响,当前时期群众开展工作积极性不高,宣传推动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2、调整规划内容单一,亮点数量少、特色不突出。部分镇街对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缺乏长远规划,调整建设模式陈旧,农业综合功能欠缺,种植作物品种不精、不新,农业精品工程较少,没有体现武清农业特色及发展方向,难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各镇街上报调整规划中,近一半面积(3.3万亩)的调整内容为苗木种植,调整模式较单一,调整规划没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影响了全区农业种植结构向着多元化、合理化方向化协同发展。
3、建设资金不足,招商引资力度待加强。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方面,农户自筹资金不足问题逐步显现;另一方面,各级在农业招商工作上缺乏政策支持,平台存在局限性,导致当前落地的园区、节点等农业项目少,制约了优势农产品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调整工作进度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