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大棚里飞出欢乐的歌
宁河区东棘坨镇艾林村。
4月的阳光让温室大棚内更加温暖,藤架上的西红柿水灵灵地生长着。64岁的汪桂兰大娘一边摘西红柿,一边和区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刘殿功、村委会主任方志田有说有笑地聊着。“到现在差不多半个月,卖一万五千块了;到五月底这茬完事,得卖三万!”汪大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艾林村有耕地2340亩,176户,660口人。以前,大伙以种玉米、棉花为主,费时费力,挣钱有限。2009年,方志田在区、镇两级政府指导下,带领大伙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成立了润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了300个冷棚,当年就见到了成效。
“我家一个冷棚八分地,光种尖椒就卖了一万三千块。”提起收入,方志田也是满脸兴奋。种植冷棚的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大伙蔬菜种植积极性。方志田和大伙的发展思路也更宽了,视野更广了,发展温室大棚便是首选。发展目标确定了,所需资金是个大问题。
负责帮扶艾林村的区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了解这一情况后,本着变“输血”为“造血”的原则,迅即带领工作人员入村走访,倾听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并积极协调市、区农业开发办,帮助建设了相关设施。2015年11月8日,艾林村第一期40个西红柿温室大棚开始定植,到现在效益颇丰,这让每个棚内都洋溢着欢声笑语。汪大娘就是受益人之一。
汪大娘说,以前,自己在家闲不住,也下地干活,但主要种的就是玉米、棉花,一年下来,累死累活的,剩的钱有数。可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一亩棚的活我自己就干了,就是现在总猫腰摘柿子累点,可一想到能卖那么多钱,也就不累了!”说到这,汪大娘又笑了。“这茬西红柿摘完,也可以种茬头菜,也可以养养地,然后再种上西红柿,年前就能上市,那时的价可能会更高!”一说到挣钱,方志田的脑子就转得飞快。
一石激起千重浪。如今的艾林村,温室大棚建设给大伙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发展温室大棚的积极性更高了。由此,方志田和大伙也把目光投向了“远方”。“我们的40个二期温室大棚马上开工建设,然后再筹划三期,力争达到每户一个棚!”方志田信心满满。
此时,正在棚内调研、指导的刘殿功走了过来:“我们将通过互访、培训、建示范基地等措施,进一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指导力度,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