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县库区种植结构调整即将收官生态屏障初显

17.06.2016  11:45

  坐落在蓟县的于桥水库,是天津市重要的水源地,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大水缸”,其水质直接关系着市区1400万人的饮水安全。作为重要水源地,2013年,按照市委、市政府“保护引滦水源、调整种植结构、致富库区百姓”的总体要求,蓟县大力开展了于桥水库水源保护工程。

   蓟县结合库区特点,提出了“南迁北管”的治理原则,他们利用三年时间,在于桥水库汇水流域10个镇乡203个村16万人口,集中实施了蓟县新城建设、农 业种植结构调整、文明生态村建设、畜禽养殖技术改造、水库封网管理等治理五项工程。截至目前,蓟县新城建设暂未完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预计十月份全部完 工,其余各项工程均已全部完成。如今,在库区周边,生态高效农业已绵延成一道生态屏障,不仅护卫着于桥水库的一池清水,同时也成为库区百姓增收致富的“金 钥匙”。

  库区遍开致富花、富裕果

  日前,蓟县西龙虎峪镇近万亩金银花竞相绽放,全镇上下一派繁忙的采收景象。

  每天天刚蒙蒙亮,该镇小刘庄村村民霍树民和妻子就来到自家的田地里采摘金银花,八点多就到合作社设立的收购点上交。自收购以来,短短几天的时间他就收入2000余元。

   “种金银花可比种小麦、玉米强太多了,现在一茬花的收入就超过了玉米的总收入,四茬花下来就是玉米收入的3倍。”看着手中黄灿灿的金银花,51岁的霍树 民介绍道,他家一共有近3亩的口粮地,以前一直种小麦、玉米,种小麦基本是不赚钱,玉米一年也就收入2000多元钱,所以大部分时间他都要外出打工,补贴 家用。

  2013年,镇里推广金银花种植,并且免费提供金银花苗,免费栽植。老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种植起金银花,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 他家的金银花逐步进入了丰产期,收益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了,我也不出去打工了,就一门心思照顾好这片致富花了。”霍树民兴奋地 说。

  据了解,为调动库区百姓发展金银花种植的积极性,除了县级部门免费提供幼苗,补贴栽植费、管护费之外,各库区乡镇还成立了金银花种 植专业合作社,并与山东等地的加工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对农户种植的金银花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老百姓心里踏实,金银花种植得到 迅速发展。

  “目前,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植了金银花,种植面积达500多亩。今年金银花的长势很好,预计平均亩产量可达175公斤,每亩纯收入可达3000多元,金银花真正为我们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银’。”小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振玉介绍说。

   西龙虎峪镇金银花合作社理事长孙宗介绍说,种植金银花省时省力省水,不用打药,没有污染,所以老百姓认可度非常高。目前,该镇的金银花种植任务已全面完 成,他们的合作社已吸引2000多户农户进入合作社。现在每亩的平均收益在2000元左右,据测算到盛产期,每亩的收益将超过6000元,全镇近万亩金银 花可为群众带来近6000万元的收入。

  不仅西龙虎峪镇群众靠金银花致富,目前,在蓟县已有穿芳峪镇、马伸桥镇、五百户镇、别山镇等8个库区乡镇的73个村已发展金银花2.3万余亩,2万余亩金银花已进入初产期或丰产期,经预测,今年金银花鲜花总产量将达到107.5万公斤。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蓟县马伸桥镇东部的蓝莓基地内,一簇簇蓝莓挂满枝头,成熟的蓝莓丰润诱人,让人垂涎欲滴。

   在种植户郭金香的温室大棚里,郭大姐一家人正忙碌地采摘成熟的果实,这批蓝莓将运往北京的水果批发市场。郭大姐兴奋地说:“今年价钱比去年好,今年4月 下旬第一茬蓝莓收购价格就达到了每公斤200元,现在还卖到160元,北京的水果批发商挨家挨户进行收购。特别是今年镇里举办了首届蓝莓采摘节,这段时间 北京、天津、唐山等地的游客慕名前来采摘,采摘价格比收购价格还要高几十元。”  

  “因为是大棚种植,我们这的蓝莓4月中下旬就能上市,比东北、山东等地的露天蓝莓早了两个月,虽然价高,但基本不愁销路。”天津恒丰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坤介绍说,现在棚均的产量在750公斤左右,这样计算,每个农户纯收入都能达到10多万元。

   据了解,马伸桥镇蓝莓种植起步于2008年,近年来,蓟县加快库区周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马伸桥镇的蓝莓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该基地是马伸桥镇重点建 设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000亩,总投资4亿元,园区建设温室300栋,冷棚1800亩,展览区一处,蓝莓酒庄一座,深加工企业一家。截至目 前,苗木栽植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建成温室200栋,冷棚1000亩。园区内已有规模超过百亩的龙头企业两家,专业合作社一家,专业种植户60余户。

  今年,该基地预计年产蓝莓150万公斤,总产值可达2亿元,亩均经济效益达5万元,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除了金银花、蓝莓,在库区周边,设施蔬菜、温室食用菌、核桃等高效设施农业也是遍地开花,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经测算,这些高效生态农业进 入丰产期后亩均效益,金银花8000元,核桃5500元,蓝莓6万元,露天蔬菜9000元,温室食用菌8万元。相比传统大田作物,群众收入明显增加。据蓟 县统计局库区百户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库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9.3%,超过全县增幅0.9个百分点。

  薰衣草铺就浪漫致富路

  除了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利用库区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有序发展绿色生态观光产业,是破解水源保护和农民增收难题,实现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出路。

   6月9日,位于蓟县穿芳峪镇大巨各庄村的薰衣草庄园将浪漫开园。走进紫云水岸香草园,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各色薰衣草花犹如一道道彩虹平铺开来,一枝 枝、一簇簇的薰衣草花束高高昂起头,对着阳光热烈绽放。花海间,巨大的白色“LOVE”字母景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们三五成群在薰衣草花海里观 景、赏花、拍照……别具匠心的木板结构的小道直通花田深处,游人们漫步其中,感受着芬芳的气息。

  “作为库区村,大巨各庄村在农业种植结 构调整过程中,积极拓宽思路,将种植结构调整与旅游巧妙结合起来。”紫云水岸香草园经理王秀英介绍说:“香草园是从2014年年底开始筹建的,占地300 亩,投资3000余万元,共栽植20余种名贵的香草品种,为了延长花期,我们还建立了两个转光玻璃大棚,自己育苗、移栽,这样花期可以从5月中旬持续到 10月底。”

  为了保护库区水源,该村还将村南3000余亩的坑塘、鱼池进行了清理,栽植了荷花、芦苇、菖蒲等净水植物和杨树、柳树等树 种,建立了一座“十里荷塘香、千亩水域美”的湿地公园。香草园的建立不仅打造出了蓟县旅游新亮点,同时也带动了村民们发展农家旅游的积极性,目前,该村已 有几户农家建设了农家乐,迎接四海宾朋。

  10月底  种植结构调整将“收官”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蓟县实施于桥水库水源 保护五大工程之一。据了解,为进一步消除于桥水库汇水流域面源污染,对于桥水库汇水流域22米高程线以上粮田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主要是保留现状果园和 林地,调整9.3万亩粮田,种植果树和蔬菜,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截至2015年年底,已累计完成8.46万亩, 完成率91%,尚有0.84万亩未完成调整。

  今年,蓟县全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攻坚扫尾工作,各相关部门和镇乡各司其职,提早动手, 深入调研,制定计划,落实责任,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该县于桥水库水源保护办公室采取“一对一”包保的形式,深入穿芳峪、马伸桥、出头岭、 西龙虎峪4个水库重点乡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逐地块落实任务,并结合库区后扶工程项目,做好协调服务,在水、电、路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蓟县林业局、 种植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做好种植品种引进、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长效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已完成结构调整6120亩,完成率72.6%,其中,金银花、核桃1120亩,蓝莓500亩,土豆、花生、甘薯、龙葵菜等绿色蔬菜4500亩。剩余部分已完成土地流转、土地平整等工作。预计到今年10月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将全部完成。记者    杜洋洋    通讯员  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