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168幢历史建筑禁设私人会所
新华网天津2月28日电(记者张华迎) 历史建筑属于公共资源,具有社会公益属性。在历史建筑中设立私人会所,不仅侵占群众利益,助长不正之风,社会各方面更是对此反映强烈。日前,天津市国土房管局梳理了该市的历史风貌建筑,将符合要求的168幢历史建筑纳入私人会所的清理整治范围,并规定严禁在这些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近日在其官网上公示了列入私人会所整治范围的168幢历史建筑清单,包括劝业场、静园、原法国公议局、原盐业银行等。其中,和平区有109幢、河北区33幢、南开区10幢、河西区和红桥区各7幢、河东区和滨海新区各1幢。
在整治历史建筑中私设私人会所行为的同时,天津凭借“小洋楼”建筑背后独特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和异域风情,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小洋楼”总部经济。
来自天津市和平区合作交流办的数据显示,仅2014年前三季度,该区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完成96.8亿元,同比增长8.08%;其中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完成5.9568亿美元,同比增长12.16%。面积仅1.28平方公里的天津“五大道”地区就已经汇聚了600多家有实力的企业,其中不乏国内外500强企业和民营5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财务中心、结算中心。
作为“小洋楼”文化的典型代表,始建于1925年的先农大院已经成为“五大道”地区餐饮企业较为集中的一个据点。这个颇具艺术气息的院落由先农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英国人雷德设计,目前已集餐饮、时尚、艺术、休闲于一体,一期项目9个入驻的餐饮企业中就有3家来自北京。
“五大道”位于天津市中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加之拥有号称“万国建筑博览苑”的街区建筑和具有很强消费性的名人轶事,因而自然成为许多商家心目中的理想投资场所。来自北京的投资者普遍认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京津双城联动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快,两地间企业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也将日益频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