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机器人产业有望高增长 经济转型酝酿新机遇
一飞智控展出的大型无人机博得观众青睐
天津北方网讯: 3月9日,第十二届中国(天津)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作为本届制博会最为重要的子展,机器人展吸引了400余家企业参展。在业内人士看来,放缓的经济发展步伐,却有可能为机器人产业提供又一轮重要的发展机遇。
经济放缓下的机器人机遇
这一届机器人展延续着往届的热潮。根据主办方之一振威展览集团提供的预测,机器人展将吸引3万多名专业观众和100多个参观采购团。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与往届相比,仅从展台的布置上就能看出参展商增加的投入。足有两层楼高、模仿动画片中高达机器人形象的BX机器人,一条摆放着汽车框架的焊接机器人生产线等等大手笔的场面在会场内屡见不鲜。
展会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来自专业机构的预测显示,2016年,全球机器人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需求同比增长率预计为30%。而在过去几年,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增长一直领跑全球。但随着国内制造业增势的放缓,这种爆发式的增长还能否延续?
广州数控是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领头羊。该企业大华北区销售负责人薄艳梅指出:“现在可能宏观大环境不是特别好,但机器人市场需求仍然保持不错的水平,政府也有一定的相关政策支持,机器人这个行业肯定不会受宏观环境影响。”
来自天津开发区的一飞智控是此次展会的参展企业之一。这家专门生产无人机控制系统的企业,自去年下半年落户以来,控制系统已经卖出100余套,订单达到600余套。
在天津大学副教授、天津机器人产业协会秘书长梅江平看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对于机器人产业却是机遇。因为在快速发展时期,企业忙于生产,无暇顾及转型升级。如今,放缓的发展步伐,给了企业修炼内功的时间。
天时地利人和助企业成长
蛋糕在这里,但谁能吃到嘴里,却要看自身的功夫。来自振威展览集团的张超凡指出,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超过70%的市场份额,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里。技术差距是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
但转变正在发生。记者在广州数控的展台上看到,一款应用于精密行业的小型工业机器人,在周围“大家伙”们的衬托下显得娇小可爱。“这款产品占据空间小、速度快,便于工业上的应用。”薄艳梅介绍,包括伺服器、系统、驱动等核心部件在内的关键部件都是该企业自己生产的。
在一飞智控的展台,记者看到了一架载重达300公斤的大型无人机。“以前这类飞机都是由飞行员驾驶的,对它进行无人化需要非常领先的技术,我们目前和国外同行保持在一个技术水平上。”一飞智控运营总监何姗介绍。
支撑国内机器人企业发展的是不断完善的环境。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各省市涌现出一批专业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加速机器人产业发展。一飞智控所在的泰达无人智能装备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提供发展场地,产业园还瞄准行业、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提供支持,“比如,北方地区缺少单件小批量加工能力,我们就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招人难,我们就帮助企业和高校合作,联合推进人才培养;工科企业家对融资比较慢热,我们就组织相应活动。”除了专业园区,政府还在撬动市场端需求。张超凡介绍,包括天津、东莞在内的很多城市,都针对企业应用机器人提供支持。比如天津提出推进百家机器换人示范企业建设。
“这次参加展会,明显看到了更多国内机器人企业的新面孔。”梅江平指出,随着环境的完善、企业自身水平的提升,仅天津的机器人企业就有望在现在20亿元左右的产值规模的基础上提高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