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融资租赁业“领跑”全国

13.04.2016  11:59
  融资租赁业是近两年我国发展最为迅猛的金融服务业,它作为连接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纽带,在助力实体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伴随着新一轮的经济改革举措,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融资租赁业。在我国融资租赁蓬勃发展进程中,天津滨海新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国内第一单飞机保税进口租赁业务发轫,到租赁品种迅速扩展至船舶、电力、地铁、高铁机车等多种大型设备,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从融资租赁法人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连续多年全国最多最大,到“龙头”企业纷纷增资扩容,新区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具话语权的融资租赁聚集区。随着天津自贸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金融创新持续推进,新区融资租赁业服务覆盖面正不断扩大,涌起与实体产业对接的汹涌浪潮。
   各类“龙头”
  租赁企业集聚新区

  在去年年底全球飞机、航运租赁业创新大奖中,工银租赁收获颇丰。作为首家由银监会批准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工银租赁2007年底在滨海新区注册成立,目前注册资本达110亿元,已成为国内最具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领导力的租赁企业。
  在良好的租赁业发展环境背景下,目前新区云集了一批像工银租赁般优秀的租赁企业。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杨海田介绍,融资租赁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控股股东通常是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有金融背景且实力雄厚,如目前注册在新区的工银、民生、兴业、中信等金融租赁公司,都是业内的龙头企业。在全国金融租赁企业十强排行榜(以注册资金为序)中,新区就占据了4席。其二是厂商系的租赁公司,控股股东通常为大型的设备制造商,在促进产品销售的同时增加金融板块的业务以达到提高收益的目的。如目前中铝、中铁、中船、神华、北车、大唐等实体产业央企均在新区设立了融资租赁公司。其三是独立的租赁公司,通常为一般性质的企业和社会独立的投资机构。如目前注册资本位于融资租赁业榜首的渤海租赁等龙头企业,均选择了在滨海新区安营扎寨。
  据统计,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融资租赁聚集区,融资租赁企业数量、业务规模全国最多。截至去年底,总部设在天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不含单一项目租赁公司、子公司和海外收购的公司)达到697家,企业注册资金达到2683亿元人民币,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14100亿元人民币;其中绝大部分注册在滨海新区。融资租赁已成为仅次于传统信贷和资本市场的第三大融资渠道。
   “单机单船”
  创新租赁领跑全国

  据了解,我国融资租赁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当时融资租赁标的物主要是单纯的机械设备。而真正蓬勃发展则是这几年,随着单机、单船等租赁领域高附加值业务开展,打破了飞机、船舶、海工领域多年来国外租赁公司的垄断,国内租赁公司在国际上话语权与日俱增,而这些创新业务大都是在滨海新区完成的。
  比如被视为租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的飞机租赁,前些年国内航空公司都是通过国外租赁公司租赁的。随着工银租赁与南航中国第一单飞机保税租赁在东疆成功完成,创立了一种新型的航空租赁模式——SPV模式,即融资租赁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就一架飞机、一艘轮船注册一家独立的租赁公司,一对一地独立开展业务运营。截至今年2月底,在东疆已累计完成618架飞机、11台发动机租赁业务,并先后创造了30余个新的融资和租赁结构,东疆飞机租赁业务每年都以100%的速度增长。在中国以租赁贸易方式引进的飞机中,10架里有9架在东疆完成租赁。
  在目前被誉为租赁领域最为复杂、投资额最高的海工平台,目前国内租赁公司已完成的8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租赁业务,全部是通过东疆保税港区完成的。截至今年2月底,东疆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租赁资产累计总额达364.2亿美元。
   产融加速对接
  全面服务实体经济

  随着飞机、船舶租赁业发展,众多实体产业企业也纷纷看好融资租赁这种业务模式。近两年来,新区融资租赁正全面渗透到电力设备、钢铁、农业机械、节能环保等实体产业中。“由于融资租赁具有融资和融物的双重特点,一头连着制造企业,一头连着终端用户,因此融资租赁被看作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纽带,对促进制造业发展、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有重要作用。”杨海田表示,比如一些企业往往一次性买不起诸多设备,但租得起设备,融资租赁就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获得所需设备,减少一次性支付资金压力。
  如在钢铁领域,中铝、中铁、河北钢铁集团等纷纷在新区设立了融资租赁公司,未来这些公司都将借自贸试验区平台,重点尝试实体设备的融资租赁服务,助推实体业发展;在电力板块,大唐、华能、华电、国电四家电力集团在新区设立了融资租赁总部并完成进一步增资,这些电力“大佬们”,希望通过融资租赁渠道,探索产融结合的新路径。
   政策支持、产业聚集
  树立租赁业“新区样板”

  新区融资租赁业为何可以快速发展、领跑国内?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基于新区多年来系统性打造的适于租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近两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出台了多个支持行业发展的鼓励政策,这也为新区租赁业先行先试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如保税区出台了《推动融资租赁服务高端制造业发展实施意见》,多项举措带动高端制造业做大做强,构建完善融资租赁服务保障体系。
  另一方面是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开展创新业务带来的集聚效应,租赁业俨然成为了新区的“金字招牌”,行业内企业纷纷觉得,发展融资租赁业,滨海新区是最好的选择。比如在大唐集团在新区设立融资租赁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家涉足融资租赁业的国有大型发电企业后,截至目前,在五大国电巨头中,已有大唐、国电、华能、华电四家将其融资租赁业总部设立在滨海新区。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后,随着去年底“金改30条”正式落地,为滨海新区发展融资租赁业带来了一波新红利,许多都是国内独有的创新政策。“在金改30条中,用了5条篇幅强调了对租赁业发展的支持。”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行长周振海表示。
  一个个融资租赁创新政策落地,对于融资租赁业来说,从顶层设计和操作层面创造了一个更加完备的金融环境,为企业提高融资能力、创新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目前,新区正积极搭建全国性的租赁资产流转平台,开展租赁物权属登记查询和司法保障、融资租赁公司接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保理试点等10余项政策试点和业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租赁业发展环境,树立起融资租赁业“新区样板”,迎接租赁业发展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