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离退休干部为建设美丽天津奉献光和热
孙春兰会见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
关于表彰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天津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表彰名单
天津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表彰名单
天津北方网讯: 在日前本市离退休干部幸福感调查中,大多数老同志表示:幸福感来自对社会的贡献。
已有85岁高龄的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离休干部高正,前不久刚刚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谈起晚年生活,老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天津这几年发展变化大,老同志看着舒坦,很受鼓舞。有生之年,一定牢记自身使命,再尽一份力。”
和高老一样,全市许多老同志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那句“离岗不离职,退休不褪色”的誓言,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积极发挥作用,为建设美丽天津、实现中国梦增添正能量。
人虽老,照样可以创新
天津文化中心是天津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每天到这里娱乐、参观、游览的有上万人,高峰时达10余万人。银河文化社团党总支积极破解“广场活动松散、无序、扰民”等难题,把26支老年文化团队吸引过来、组织起来,实行“网格化”管理,依靠156名党员骨干,团结带领2000余名队员,创造了广场上的“红色氧吧”。在破解难题、机制创新上下功夫,银河文化社团党总支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名副其实。
天津地调中心退休老专家沈保丰针对我国铁矿石资源紧缺、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的情况,潜心研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找矿。退休后,出版专著3部。其中,《前寒武纪成矿作用》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和总结中国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的专著。在发表的10余篇论文中,多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目前,全市3221个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开展了“让党旗在社区飘扬”和“助力建小康、争当‘八大员’”等活动,激发起老同志投身美丽天津建设的热情。
信念坚,做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
冬日津城,寒风凛冽,而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干部王辅成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火。他每天奔波于校园、机关、社区、图书馆之间,宣讲日程排得满满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引导更多年轻人树立起道德坐标,寻找到人生的航向。”
从1994年开始,王辅成致力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1年来,他从大学讲到中学、小学,从机关讲到社区,从农村讲到部队,从天津讲到北京、河南、河北、甘肃等省市,至今宣讲1000余场,听众超过20万人。他捐资20余万元,用于扶危济困、助弱帮残、希望工程和慈善事业,而自己仍然甘居于计租面积38平方米的“陋室”。人们评价说:“王辅成往讲台上一站,只字未言,已是一堂课。”
“高爷爷,感谢您一年来陪伴我们成长!您的人生经历就是一本好书,写满了坚信、执著、自信、进取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我们将踏着您的足迹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这是学生们写给高正的贺卡。离休后,高老先后担任十几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生们讲理想、讲传统。他自费3万多元制作了系列宣传展牌,在街道、学校、企业、部队和公园巡回展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播正能量。
截至目前,全市老干部宣讲团已达490个,老同志们用自身坚定的信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种在每个人的心中。
干劲足,群众需要是力量源泉
许多老同志离开工作岗位后,一心扑在服务群众上,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群众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感受了老党员、老同志的人格魅力。
“群众需要是我力量的源泉!”81岁的河北区司法局退休干部贾维义,退休后在如皋里小区开办“老贾调解工作室”,解答小区群众提出的涉法维权问题。时间久了,其他社区的群众也慕名前来,最多的一天来了40多人。义务法律咨询日从2006年开设至今从未间断,共接待群众1900多人次,调解各类纠纷近500件,被百姓誉为“最美人民调解员”。
蓟县退休干部张殿义多年奔走于大山之间,推广核桃、板栗、枣、葡萄等标准化栽培示范点77个,示范推广面积65500亩。他还帮助村民组建农民技术专业队3个,培训技术骨干282名,培训农民万余人次。
滨海新区退休干部刘作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被任命为督导组组长。他深入22个村、9个社区,收集意见建议180多条。作为社区志愿者,他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治安巡逻、业主维权、调解纠纷等工作,推动“百家邻里和谐”等活动,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210多个,被群众誉为“社区不老翁”。
80岁高龄的刘福生,1996年退休后,当起了社区服务志愿者。他为5位孤老义务理发20年,在百姓中传为佳话。大家说刘书记曾是区里最大的“官儿”,退休后融入百姓,亲如一家。我们看到了“老八路”作风。刘福生说:“我只是一名普通志愿者,能为群众做点事,心里高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同志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带动和激励着全市党员干部为建设美丽天津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