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就像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天气一样,天津经济结构转型效果逐步显现。市场中人最看重预期。记者采访了解到,眼下虽然困难依旧不少,人们的预期却越来越好,信心大为提振,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行进。
市场转暖与“政府之手”的引导与服务分不开──
减税降费,市场主体负担明显减轻
展开天津经济增速图谱可以看到,我市经济增速在2018年一季度跌入谷底,二季度好于一季度,三季度好于二季度,四季度好于三季度。“今年会好于去年,明年会好于今年,这一点我们有信心。”天津市领导在全国两会上答记者问时说。
从财政看,收入结构持续优化。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从三年前的全国前三名,变为目前的全国后十名,收入质量明显好转。市财政局相关人士给出了一串数字:我市的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2017年比2016年降低了9.9个百分点,2018年比2017年降低了7.7个百分点,2019年前两个月占比又比2018年降低了4.2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在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占比,由前几年的40%以上,降到20%以内。
这是什么概念呢?“到2018年,天津地方涉企行政收费已经全部取消了,实实在在减轻了企业负担。”市财政局相关人士说。
今年初,我市重磅推出的“民营经济19条”,把国家针对民企的相关减税政策“顶格减征”,再次赢得市场好评。在市税务局,天津岩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算了一笔账,“今年减税降费政策密集出台,我们企业所得税税负由原来的10%降为5%,很惊喜。 ‘两会’上,总理又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而天津在政策落地方面一向特别快。我初步测算我们减税幅度达57%。”
真金白银, 政府引导就是要动真格的
同样令人振奋的,是天津经济结构正在优化,新动能拔节生长。
转变的背后,有政府财力“加持”的坚定身影。
“去年,我们公司获得了460万元的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占项目总投入近20%。”凯发电气副总王传启说,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加速了他们在轨道交通领域“基于大数据的一体化监控与智能决策系统”的研发应用,“不仅提升了企业的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也将助力推动天津轨道交通的智能制造水平。”他说,就在一周前,凯发中标了天津地铁10号线一期综合监控系统。
王传启所说的“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是我市去年5月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推出的举措。当时,天津出台了若干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总规模1000亿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基金。截至目前,智能制造专项启动资金10亿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包括凯发在内,已支持全市智能科技重点项目184个,带动一批企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取得突破。
被民营企业家称为“高含金量”的“津八条”,落实在财政上,同样是一组“高含金量”的数字:2018年,市财政统筹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7亿元,支持市科技领军重大创新项目19项、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25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30项;对市科技领军企业和领军培育企业的174名企业家,奖励了1361万元。
在天津开发区康希诺公司,总裁办主任廖正芳说,“去年底,我们享受到了地方财政拨付的研发补助资金76.5万元。这对我们这种产品还未实现商业化的高科技企业来说,确实是一种激励。”这家因研发了重组埃博拉病毒疫苗而声名远扬的“新锐”疫苗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皆成倍增加,今年将比去年再翻一番。康希诺并非唯一获得研发补助的公司。2018年,天津市财政拨付企业研发补助资金1.65亿元,补助企业1345家,引导企业研发投入96.8亿元,全市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天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力度和诚意。”光电通信总工办张主任说,在这样的激励下,大家创新活力争相绽放。2018年,全市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7000余家、规模超亿元科技型企业200余家,新增科技领军企业15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000家,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支撑高质量发展。
2017年以来,我市连续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组织万名干部服务万家企业,通过搭建政企互通服务信息化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双线服务,有效破解企业难题。
“‘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已成为天津营商环境优化的亮丽名片”。国家发改委近日在津组织召开现场会,如此点评。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司长陈洪宛在会上说:“天津‘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对于解决企业在微观层面的具体困难意义重大,也形成了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考核约束,在全国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
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柏呈对此深有体会。“年初公司进行股改,准备上市。当时我们遇到了资质平移的难题,正不知如何是好,市住建委双万双服服务组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展开专题研究,仅仅用了两天,就给出了一套合理、合规的解决方案!”他告诉记者,凭借着这项资质,公司及时参与到了一个数千万元的竞标项目之中。
“我们建立了服务企业联络机制,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万家企业与各级政府全连通。全市16个市级工作组和48个市级服务组全都建起微信工作群,实行7×24小时全天候服务。”市“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扑下身子接地气,还创新手段增实效。“‘天津发改服务企业’微信公众号上线运行快一年了,已经注册了564家企业,完成了409次预约,服务满意率100%。”市发改委党建处人士告诉记者。在“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中,市发改委搭建企业反映诉求的全新便利化渠道。通过公众号预约,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上选择相关职能处室“约会”或答疑,实现“零门槛”、全天候“点名服务”。
这样的创新举措不胜枚举。2017年全市共评选出发放“助创券”、搭建“产学研”平台等40个创新案例,2018年评选出无还本续贷、版权质押贷款等106个创新案例,在全市推广示范。
这是一场扫除企业发展障碍的万人会战,更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及时雨。两年来,全市上下万名干部带着政策下沉一线,调研摸排,深挖企业需求,现场解决问题,政企互通服务信息化平台解决企业和项目问题5.1万件,破解了一批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难题,赢得了良好口碑。
让企业当“考官”,把一线当“考场”,企业发展的生态日益“水草丰美”,绿意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