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天津综合提升外环河功能 打造生态“绿色长廊”
作为“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四清一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外环河综合治理工程在2015年全面实施。治理后,外环河将成为生态、惠民的环城“绿色长廊”。
综合提升外环河功能
外环河是天津在1986年修建外环线时取土形成的河道,全长68公里,是中心城区外围重要的水环境生态圈,不但是环内各区排涝通道,而且也是市区各河水体循环通道。同时,作为外环“一路、一水、一带”中的景观河道,水绕城转、水清岸绿的外环河装点着美丽的津城。
“目前外环河存在个别河段河床淤积、部分地段岸坡损坏严重、岸坡高程不统一的问题,尤其是河道上各类建筑物过流能力不够,满足不了环内各区排水和水体循环要求,不适应城市排水规划的需要。”外环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负责人告诉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外环河综合治理工程是对原有排涝、水循环、景观功能的综合提升,使之更适应现代城市建设。”
据介绍,作为外环线综合提升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环河综合治理工程整体治理方案已于近日确定,主要内容包括河道及阻水建筑物工程、公路和铁路涵工程以及泵站工程。全长1.9公里示范段建设将于近日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9月底完工。先行先试的示范段建设将为外环河全面综合治理提供可参考的范本,随着示范段建设的启动,外环河综合治理工程也将陆续开工进行。
建设任务包括三部分
外环河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建设任务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河道治理及阻水建筑物工程;公路和铁路涵配套工程;新建和扩建多座泵站。
在采访中北方网新媒体记者了解到,外环河综合治理工程并不是针对某一项问题的简单改造,而是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需要,对外环河的整体功能、效用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以河道治理及阻水建筑物工程为例,不仅包括清淤河道42公里,还将对68公里的岸坡进行整治,同时对59座建筑物进行提升改造,预计2016年汛前完成工程主体建设,工程的实施既保证了水环境的清洁,同时也使景观环境与城市发展更加适应。此外,公路和铁路涵配套工程中将提升改造19座建筑物、维修6座泵站,同时治理3.9公里新赤龙河。泵站工程中,将新建和扩建多座泵站,进一步提升排水能力。
外环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外环河综合治理工程考虑了外环河作为水循环、排涝通道以及外环绿化带规划对河道水环境的要求,通过截污治污、改造阻水建筑物、清淤、岸坡整治等工程措施,使外环河满足循环过流、排涝功能,提高河道过流能力,外排能力达到50年一遇标准。”
打造天津环城生态圈
北方网新媒体记者了解到,在外环河综合治理工程整体治理方案中,综合治理后的外环河,作为水循环、排涝通道的功能将更加突出,不但美化了城市水环境,而且增强了城市排水能力,惠及更多百姓。
同时,结合外环线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未来天津将形成“一路、一河、一带”景观,整体提升路网建设,提升水体循环和沿线绿化景观建设。随着外环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未来外环河、津港运河、独流减河、海河等河道将实现水体有效循环。水系的贯通将有助于“清水河道”工程的实施,实现水循环系统,改善景观河道水体和水质,将进一步提升城市水环境。(北方网新媒体记者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