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恩专:建设天津自贸区应做好三个对标
天津北方网讯: 天津自贸区作为北方唯一的自贸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方面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从全球战略的角度上,自贸区又承载着国家在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中话语权形成的重任。那么,天津建设自贸区的意义还体现在哪些方面?下一步还需要做好哪些内容?4月25日,北方网新媒体记者专访了天津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专职院长刘恩专教授。
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国家建设天津自贸区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刘恩专: 从全球的角度看,在国际新的贸易规则和贸易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中国需要有充分的话语权,甚至能为新规则做超前的制度试验,这就需要有更加开放和便利的条件,这也是中国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背景,意义也在于此。
第二批获批成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投资管理模式的创新放在了第一位,而不是简单地把贸易摆在首位。这是因为投资管理模式创新,应有之义首先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我们知道,新一轮世界贸易投资规则演变的趋势就是贸易投资便利化,主要指的就是在贸易投资过程中能够有更加简化、协调、透明的机制,而这三点内容全部指向政府部门。具体来讲,简化是指政府部门审批流程要更加简化,协调是指管理部门之间的政策要更加流畅,透明则是要从被监管的对象和企业角度看,他们首先要知道政策的内容。
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从国外角度看,中国要通过建设自贸区形成一个境外投资服务的平台。现如今中国经济已经逐渐影响全球整体经济走势,中国要在全球建造自己主导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就要鼓励自己的企业走出去,这样才能摆脱全球战略低端锁定的被动局面。当全球产业链构造完毕后,中国在全球的贸易投资规则中,就会有话语权,这是中央从战略高度考虑的因素。
从国内角度看,我们通过自贸区建设可以推动国内经济市场化改革和产业升级。在区域经济一体基础上,在地域上接近的重要城市之间,形成产业转移互动。因此,天津自贸区特点和任务也是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金融租赁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优势,建设成为制度创新新高地、转型升级新引擎、开放经济新动力、区域协同新平台、“一带一路”新支点。
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天津自贸区已经正式挂牌成立,那么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哪些内容呢?
刘恩专: 天津自贸区应做好三个对标:第一,与国际主要自由贸易协定对标,包括与FTA(两国或多国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自由贸易协定,目的在于促进经济一体化,其目标之一是消除贸易壁垒,允许产品与服务在国家间自由流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国际上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议进行对标,使天津自贸区做到在贸易投资便利化上先行一步。
第二,与多边规则对标,包括与已经纳入WTO多边规则体系的《贸易便利化协议》对标、与世界海关组织WCO《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中的经认证的合格经营者(AEO)对标,让广大的贸易投资者在天津自贸区内感受到具备国际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环境。
第三,与国外的自由贸易园区FTZ对标。很多国家都设立“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区,如德国汉堡自由港、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等。而且有很多灵活的措施以及政策是我们可以复制的,比如说,跟上海自贸区同步建立的中国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在打造自由经济环境方面,着力进行了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创新,值得我们借鉴。目前国际领先的几类贸易规则体系,就是天津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建设自贸区的参照系。那么,如果建立在这样一个可参照的、初步成功的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天津自贸区就能够建成一个高水平且与中国体制、机制、环境相适应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天津自贸区在创新上将体现出哪些特色?
刘恩专: 天津自贸区最重要的是金融创新。人民币跨境使用、投融资便利化、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等,都需要有实际需求和贸易平台。以自贸区账户为基础,天津所做的要做的、最具挑战性也最有新意的是金融创新。天津金融业的业态和体量规模,都与上海不同;天津的航运金融、融资租赁相联系,更具有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特色。而上海作为金融中心侧重的是金融系统整体试验,天津复制上海经验时必须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的总部经济连接,要建立在打通京津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基础上。如果不打通,天津金融创新将受到资金供给上的很大限制。
另外是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天津要率先做起来,此外也希望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方面能有突破。目前在自贸区内,各银行办分行都是央行批,但从简政放权的意义上说,应该由地方审批,天津也想做起来。总的来说,天津希望比上海做出内容更多、步伐更大的金融创新探索。(北方网新媒体记者李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