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软硬件环境“双轮驱动”促企业加速进驻

21.10.2015  15:25

  新华网天津10月21日电(记者付光宇) 天津自贸试验区自2014年底设立以来,在多重利好的助推下,企业呈现加速进驻的趋势。多家大型企业利用自贸试验区便利政策,在金融创新、融资租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多领域积极探索新型业务,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效果。此外,天津自贸试验区还加速完善配套设施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建设形成“双轮驱动”。

  这是记者20日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与机遇论坛”上了解到的。以天津港东疆片区为例,今年1-8月份,新注册企业2712家,同比增长194.1%;注册资本1281.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7.4%。

  天津市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东说,截至20日,集团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内注册企业19家,包括先进制造业企业4家、金融创新类企业3家、贸易物流类企业10家等,注册资本约100亿元。此外,财务公司已经获得银监会审批,正在积极组建运营,该公司将为渤海钢铁集团改善资本结构、扩大融资渠道、提高资金运营效率、节约财务成本和防范资金风险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天津自贸区已累计推出一系列创新政策红利,为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提供贸易便利、投资便利、服务便利、营商环境便利、企业注册便利以及知识产权便利等多重便利,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正在积极融入自贸试验区建设,在金融创新、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受益匪浅。”世界五百强、天津物产集团副总经理刘禄说,境外企业经营业务近几年在不断扩展,现有的全国版资金池已不能满足集团全球资金管理的需要。为此,集团与中行合作搭建了自贸试验区版跨境资金池。由于自贸试验区版资金池在政策上无额度限制,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归集和调剂跨境人民币资金,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集团内部资金运用效率,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化,支持了集团流动性管理,因此优势十分明显。

  世界最大的航空工业企业之一的美国古德里奇航空集团,2011年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建设航空产业园并开展飞机发动机短舱维修业务,2012年即实现收入4000多万元,2014年快速增长到近亿元,并吸引了庞巴迪公务机维修等公司落户开展业务。

  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负责人在论坛上表示,随着航空维修产业成为天津自贸试验区试点的重要产业,海关即将出台支持航空航天企业发展标准件互换、小时包修等有利于发挥自贸试验区及保税区优势的政策措施,还将有一批高端航空维修项目进驻。

  与此同时,天津自贸试验区配套设施硬环境也在加速完善中。截至20日,中心商务片区已累计聚集各类现代服务业超过1.2万家,并正在以每月500家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南开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中心主任佟家栋说,按照国家的定位,天津自贸试验区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建设成为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法制环境规范、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完)

[责任编辑: 金鑫 ] [编辑: 金鑫 ]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