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周年“红利”滚滚来 进口商品物美价廉

26.04.2016  10:08

   天津北方网讯: 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和直营中心达25家,众多“洋货”物美价廉;平行进口车有了售后“三包”服务,今年进口量占全国的85%;便利的投资环境和市场机会,为年轻创业者提供广阔舞台,带来了庞大的就业机会……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一年以来,在各项创新举措推动下,收获着丰硕的创新果实。而这些成果也造福了普通市民,使他们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生活红利。

  贸易便利升级“新洋货之都”打响

  在空港欧贸中心,现在每逢周末,都会有大量的本市、北京市、河北省的消费者前来采购。这里是天津自贸试验区获批后首个落地的商业项目,一期主要是做进口服装和奢侈品的保税展示交易。去年年底,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卖场全面开业后,进口商品的种类进一步丰富,日韩、欧美、澳大利亚等多个主题国家馆相继设立,30余万种进口商品纷至沓来。

  “自贸区挂牌后,我们享受到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多项通关便利化举措。比如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使我们节约了资金占压成本,进口货物到店速度越来越快,而这些便利化举措也令企业和消费者普遍受益。”欧贸中心副总经理杜健表示。

  据了解,天津自贸区挂牌后,天津海关出台了三批29项通关便利化措施,天津检验检疫局出台了三批40项检验检疫便利化措施。如天津海关支持符合条件的自贸区内企业在有效担保前提下,在京津冀地区开展保税货物展示交易。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保税展示交易可以让企业灵活使用保税优势,有效节约企业的资金占压成本,有利于货物的全球调拨。像空港欧贸中心一期、民园保税商品中心都成功“试水”了这种模式。据统计,目前已有多家自贸区内企业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涉及货值127.9万美元,内销征税超过75.8万元。

  再如天津海关在自贸区实行的“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由原来的1-2天缩短到2个小时,节约报关成本70%;天津检验检疫部门实行了检验检疫分线监督管理模式,一般货物“一线”只检疫不检验,最大限度放开;“二线”重点检验,管得住、放得快。

  据悉,截至目前,天津自贸区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和直营中心达到25家,普通百姓在这里可以买到质优价平的商品,也能感受到国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平行进口车“正规化”消费者买车更有谱

  除了物美价廉的进口食品、日用品,天津自贸区带给百姓的红利也体现在一些大件商品上,比如平行进口车。去年10月,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复天津滨海新区5家平台和30家企业成为首批天津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天津口岸平行进口汽车试点政策正式落地。

  所谓的“平行进口车”,在行业内被称为“非中规车”,它们原本是为其他国家设计生产的车型,由贸易商批量采购、引入到国内市场,与国内授权经销渠道,也就是品牌代理商4S店的模式“平行”。

  “随着政策试点落地,天津的平行进口车商真正获得了合法的身份。目前商务部门也启动了《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实施方案》,原本困扰行业发展的3C认证、售后‘三包’、维修保养服务等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消费者可以放心采购平行进口车了。”天津滨海世盛商贸集团常务副总裁王勇表示,该集团目前也获得了1家试点平台和1家试点企业认证。

  据统计,自去年11月19日第一批汽车平行进口业务落地以来,截至去年年底,天津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达3484辆,进口额1.38亿美元,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占全国的72.8%和74.3%。今年第一季度,天津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5994辆,进口额2.89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85%和87%。

  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创业就业机会大增

  天津自贸区获批后,三个片区的创业者可以享受到一整套、全流程、便利化的创业服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为年轻创业者提供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带来了庞大的就业机会。

  如在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在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建设创新创业特区的意见》,划出了0.9平方公里范围空间,试点建设创新创业“双创特区”,提出了十项具体措施,市、区两级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双创”发展资金,吸引创新型领军企业、众创空间和科研机构落户。截至目前,腾讯开放平台、甲骨文-天津大学创始空间、创业家股权众筹、东升-清华工研院、中信国安文化创意传媒、中细软知识产权服务、紫荆花、北京大学校友会等20家众创空间落户“双创特区”,1781家创新创业企业落户。

  众多创新创业企业落户,也释放出大量工作岗位虚位以待本地英才,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会,自贸区求职热不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