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主要媒体报道天津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
中央主要媒体近日集中报道天津自贸试验区心无旁骛抓改革、谋发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产业振兴和企业发展为落脚点,持续将“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打造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制度创新的新高地、转型升级的新高地。
《光明日报》11月21日刊发《天津自贸区:建设转型升级新高地》,文章从做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做新兴产业的培育师、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三个方面,阐述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成立以来,坚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积极进取姿态,通过诸多首创性的改革新路径、新模式,为天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本。
为了给企业发展当好“服务员”,天津自贸区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设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落实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政策,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进行境外股权投资,先后推出80多项贸易便利化措施。
天津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以前沿新兴产业培育作为突破口。天津自贸区承担起“培育师”的角色:产业金融形成示范效应,“专家+管家”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经营与发展中的难题;在全国率先开展商业保理发展试点,探索商业保理服务跨境电商企业新模式,无形资产保理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展金融创新,聚集了70余家央企近300家创新型金融主体;新经济新模式加快孵化,累计聚集各类投资基金和创投机构150家,聚集各类创业团队300多个、创业企业869家。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首个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是天津自贸区与生俱来的使命。打造“京津冀地区国际贸易大通道”是天津自贸区发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优势的“点睛之笔”。为此,天津自贸区构建了京津冀检验检疫产业转移协同、贸易便利化协同、创新驱动发展协同、监管协同、技术发展协同的“五协同”体系,实施了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支持具备相关资质的船舶供油企业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供应业务,加快建设华北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供应基地。
为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天津自贸区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鼓励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方面,天津自贸区也不遗余力地支持区内金融租赁公司投放112.54亿元用于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项目。目前,天津自贸区内新增市场主体中,京津冀企业超过50%。未来,天津自贸区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充分发挥门户作用。
《经济日报》11月21日头版刊发《“放管服”激发自贸区活力》,文章中说,直击难点、痛点和堵点,是自贸试验区“放管服”改革的核心。在部门、银行间“往返跑”,曾让办理税库银三方协议的纳税人耗时耗力。天津自贸试验区通过后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让数据跑路代替了企业跑腿,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三方协议签订。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自贸试验区的市场活力不断迸发。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3年来,累计登记市场主体4.5万户,是设立自贸试验区之前市场主体的2倍。天津自贸试验区用占全市1%的面积,创造了全市约12%地区生产总值、四分之一的实际利用外资、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