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又成自主招生“硬杠杠” 学生和家长到底该听谁的?
20.03.2015 10:21
本文来源: 总工会
随着奥赛高考加分取消、义务教育升学不得作为学校选生依据,奥赛热逐渐降温。然而,近日高校自主招生方案全部公布,绝大部分要求“学科竞赛获奖”。奥赛刚被泼了冷水,又要“热”起来?两相矛盾的指挥棒,让学生、家长无所适从——
乱:奥赛又成自主招生“硬杠杠” 晕:学生和家长到底该听谁的?
中工网记者 于忠宁
高中没参加过奥数等学科竞赛,没啥专利发明的考生,今年有可能与自主招生无缘。连日来,全国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陆续公布招生简章。记者统计发现,今年试点高校的报名条件,几乎不约而同地要求竞赛获奖,70%左右看重专利发明。这一次,“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不再是口头要求,而是要求考生在报名时就提供实实在在的证明,这个证明就是各类学科竞赛、专利发明等。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家长对此表示不解:在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义务教育一再强调学科竞赛与学校招生脱钩的大背景下,为何自主招生对学科竞赛情有独钟?这会不会让刚刚被泼了冷水的“奥赛”再度“热”起来?教育改革,到底该听哪头的?
无竞赛,无专利=无缘自招?
“看到高校的招生简章,我们班里的同学都很失望,学校没有什么创新实验室,也没有组织竞赛培训,所以一整班人都没有学科竞赛奖项。往年,我们学校能分到自主招生的名额,今年要自己去争取希望渺茫了。”3月18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在青岛读高三的小林情绪低落,按照往年,以她的学习成绩完全能够通过学校推荐参加自主招生,可是今年希望落空了。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文件,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加分项目。就在人们都以为学科奥赛加分、保送等优惠已经离高考远去,除非特别感兴趣,否则孩子们参加各类奥数培训班没什么必要的时候,近日“奥赛”却成为大多数重点高校自主招生的“必备条件”。
记者对9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进行梳理,发现绝大部分高校存在着对科技类、人文社科类竞赛和奥赛的要求。如北京大学明确的一条报名条件就是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者;而清华大学则在招生类别中设置了学科竞赛类,具有各学科竞赛突出特长的学生均可报考。华中科技大学要求学生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生物、化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三等奖(含)以上奖项。除了学科竞赛这个必备条件之外,专利发明也频频出现在自主招生报名条件中,90所高校中有大约七成高校提及“专利”、“发明创造”、“科技创新”等字眼。
记者查阅往年自主招生简章发现,“学科竞赛获奖”的报名条件,在往年基本是不作要求的。那么,为何以往选拔“偏才”“怪才”不需要学科竞赛,今年就成了必备条件?
对此,有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学校制定的政策也是根据教育部政策制定的,与高考取消奥赛等加分不矛盾,学校自主招生想选的就是偏才怪才,如果既没特长也没潜质就不是自主招生想要选择的人才。
“竞赛和专利获奖者是拔尖人才,但反过头来:拔尖的孩子就是竞赛和专利获奖者并不成立。况且,各个大学的定位和层次都不同,这类牛娃就一定是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希望培养的学生吗?”小林追问道。
高校自主权有限,时间仓促只能看“硬指标”?
高考进入深层变革后的首次自主招生改革万众瞩目,但是却陷入学科竞赛和发明专利的怪圈,令很多人疑惑不已。
相较于以前,今年自主招生做出了不少改变:时间上延至高考结束后、形式上不笔试、学生自己申请学校,以期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的机会。不过,高考后距离录取时间如此之短的情况下,高校要在海量的自荐学生中,如何完全凭材料来确定候选人,而且是按录取和候选人的一定比例进行?在不笔试不排名的情况下如何判断谁为“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人才?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世洁的话在一定程度上道出高校的苦衷:“在评审环节,今年由中学推荐为主改为全部学生自荐,申请量必然大幅增长,这要求招生专家组练就‘火眼金睛’。”海量的申请材料,短短十几天的时间,这些硬指标更有利于专家们快速筛选申请。
一位参与高校自主招生标准制定、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向本报记者表示,在时间如此紧迫的情况下,头一道选人必须精准。各所高校对学科特长的标准难以把握,对于学生自荐的审核只能更多地依仗各级竞赛作为依据,“这应该是目前暂时性的做法,权宜之计”。
有高校招办负责人表示,如果完全靠高中学业成绩,区分度不够,很难判断出考生是否有潜质,目前来看,竞赛获奖或许是学校用来考核、学生用来证明自己的“特殊才能”的最适合方法。希望随着自主招生改革的发展,今后能有更公平和让大家都信服的依据。
本文来源: 总工会
20.03.2015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