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一位村支书眼中的“新农村”
中国妇女报记者 高丽
“老百姓得会享福。”采访“中国十大魅力村庄”——天津市静海县双塘镇西双塘村的时候,村党总支书记陈立新几次向记者说起这句话。
位于南运河畔的西双塘村,小桥流水,古街生情,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全村走的是集体经营共同富裕、一二三产全面发展道路。目前村固定资产4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5万元。“家家住别墅,上班高工资,老人供养制,年底有分红。”这是村民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描述。
对这些,陈立新“一笑带过”,长久以来,他更在意的是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是收入高了、吃好喝好就幸福了,你挣再多钱,生活环境不好、身体不健康,这一切还有用吗?”
1990年,村支书陈立新上任,他直言:宁可少干点别的,也要治理村庄环境,美化村民生活环境。自此,西双塘村奏响了美化生活环境的“三部曲”。
该村有一个著名的《党建百条》,是为规范、约束党员干部行为而创立的管理守则,其中大大小小罗列了一百条对西双塘村党员干部的管理规定,大到遵纪守法,小到衣食住行,其中关于“村容环境治理”有着不少笔墨。
“规章制度建立起来,这应是第一步。”陈立新说,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家房前房后整一整,屋子院子清一清。然后他带领村干部、村民前去参观,试图“以点带面”在全村中形成一种意识。
1994年,全村统一规划,老房屋全部翻新重建成漂亮的别墅。村容村貌整体升级,这对村民关注生活环境,从意识提升到行动,也是一次契机。
村里适时成立了一支“生活检查队”,专门挨家挨户去检查,虽然没有惩罚措施,但每一季度、半年、一年等节点,村里都会有一场“高规格”总结大会,村两委、村民代表集体到场,听取检查队的总结汇报……
10多年过去了,“生活检查队”一直保留了下来。“村民们的生活环境自律自治意识已经生根发芽。”陈立新说。
“第二步,是村里要舍得投入,比如本村污水处理系统、垃圾箱设置等硬件要舍得建造,同时,还要舍得放弃。”陈立新介绍说,从20世纪90年代起,西双塘村已把土地收回到了集体,一二三产集体经营共同富裕,建起了20多个企业,其中不乏耗能大、污染重但收益好的企业,但陈立新坚持砍掉了9个这样的企业,价值上亿元。
这一事件村民们记忆犹新,当时村委会非常反对,就连陈立新自己也心疼得掉了眼泪,但他还是斩钉截铁:“咱们现在心疼,10年、20之后再看……我们得造福子孙啊!”
“很明显,砍对了!”如今的陈立新欣慰地说,“我们村里保留了一片净土。”
在陈立新看来,提升本村村民生活环境,妇女是主力军,发挥她们的作用是治理“三部曲”中最重要的一步。
“女性对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如何为妇女搭建平台、发挥妇女作用,是村委会需要考虑和分析的。”陈立新介绍说,西双塘村几大支柱产业都是女同志“掌舵”,她们能干、肯吃苦,在村民心中的威信颇高。“还有部分女性在家操劳,由村里发工资,她们也是在工作。”陈立新说,妇女群众的生活品质提高了,全村村民的生活品质也就提高了。
出门,人漂漂亮亮,回家,家干干净净,生活习惯健康,思想意识与时俱进——这是西双塘村村民追求的一种幸福的生活状态。“五年之后,我们村就是一个大花园,园子美,园子的主人更美。”陈立新说,追求幸福没有止境,“农民思想新、意识新,才能真正建好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