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根会:能“点石成金”的“创新领头人”
天津北方网讯: 以往提到“劳模”,大家都会联想到他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自去年以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在滨海新区如火如荼广泛深入开展。以劳模为引路人开设的“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劳动模范在建设美丽滨海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正在成为各行各业技术创新领域一道独特风景,引发了职工创新热潮。
坐落于空港经济区内的“孙根会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以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根会同志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一走进工作室的大门,写有“珍惜成本,节约时间”这8个字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
“劳模工作室自2014年2月开始筹备以来,获得各级奖励15项,完成新产品研发近20项,并结合新产品研发,先后获得各项专利33项。”孙根会介绍说,“除去讨论外,这间6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还承担着培训教室的功能。这间由12名公司骨干组成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今已是公司里的‘智囊团’。”
带头创新以点带面
孙根会,1972年出生,这位已从事研发工作将近20年的技术研发人员说起变压器研发工作来头头是道,是位十足的“技术男”。他告诉记者,1996年大学毕业后,学习机电控制专业的他先从一线设计人员做起,逐渐成长为企业骨干,担任公司技术部部长,并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科技奖、优秀青年工程师等荣誉。2007年1月,因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孙根会被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相中,成为该公司的技术专家。
“来公司后我主要负责新产品研发和重点质量问题攻关等工作,目前担任公司技术总监,又被推选当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孙根会说,目前劳模创新工作室共有12名成员,全部是公司技术、质量、生产系统的骨干。目前,他们还开展了各种培训,力图让每个人都有提升。“培训的初衷主要就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孙根会说,通过工作室内部的培训,工作室成员们会对技术、工序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入。对于一些难点问题,工作室成员之间还可以进行讨论。“等他们回到车间后,再将这些经验和培训内容向下‘灌输’,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讲解,将经验介绍给车间里的广大职工。”
创新工作室成“创新”直通车
“在工作室没有成立之前,大家发现问题通过厂里正规途径可能不会很快得到反馈,但是直接找工作室就可以及时得到解决。”孙根会介绍说,工作室成员李鹏是设计研发部主任设计师,去年一年一直被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噪音问题所困扰。“非晶合金变压器的优点是节能,但缺点是噪音大,而且噪音问题不稳定。”孙根会说,这个问题单个部门并不好解决,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就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经过大家一起讨论,多次试验,最终将噪音成功降低了4个分贝,噪音也趋于稳定。
自主创新自主研发
自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孙根会最大的体会就是,大家开始由原先的被动完成任务变成了主动技术创新。“我们工作室的课题目前都是成员自己提出来的,这些课题都是大家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孙根会说,以往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都是公司总部提出来,然后再分派到厂里,会有时间和任务方面的限制。而工作室则不受时间、不受工厂经营计划控制,完全从工厂体系中脱离出来,大家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提出来一起讨论、改进,真正实现了自主创新,自主研发。
“比如浇注车间的王志昌,他也是我们工作室的成员之一。”孙根会介绍说,在去年年初的时候,王志昌便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后,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一困扰公司多年的技术难题。“我们现在可以浇注到要求的高度,节约了不少人力物力,仅在原材料方面,一年就能节省1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