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秀明:“双捐”是他感恩的方式

28.06.2015  15:11

      昨天,住在北辰区韩家墅养老院的安秀明去世。他多年来最大的愿望就是将遗体捐献,昨天,按照所办手续,他的遗体和眼角膜分别由天津医科大学和医大眼科医院收取,用于医学研究或移植。他将各界对他的关爱,又回报给了社会。
      重见光明 决心加倍回报
      笔者3年多前采访韩家墅养老院时,结识了在该院疗养的安秀明,那时他不足50岁,因患小儿麻痹、双目失明,又一直没工作和组建起家庭,早早就进了养老院,是该院最年轻的入住者。他仅有低保补贴,饭量却很大。该民办养老院院长朱永利,在此前多个养老院“嫌弃”他的情况下,毅然收留了他,并给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安秀明眼睛看不到且身体活动不便,唯一的乐趣就是听别人读报。特别是《今晚报》关于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报道,他特别关注。在首次与笔者接触时,他竟能背诵有关报道,并表示:“我的双眼虽失明,但眼角膜没坏,反正也看不见了,听说眼角膜资源奇缺,我想活着就把它捐了!”虽然活体捐献并不可能,但他的热心令人感动。没想到,医大眼科医院领导得知其情况后,决定启用特别救助基金,让他免费入院治疗。经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安秀明竟重新看到了久违的世界。当时他解开眼罩后连说:“我感谢这个社会,我要加倍回报他人,我将来一定要把眼角膜和遗体都捐了!”
      心念双捐 完成生命夙愿
      令人意外的是,接下来又是一个峰回路转般的变化。与他失联数十年的叔伯姨母和同父异母的妹妹,看到本报对他的报道,找到韩家墅养老院认亲并帮助他。双目失明且孑然一身的安秀明,在重见光明后又重新收获亲情。此后的他更一心想着回报,尽力帮助该院和他人办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把94岁双目失明的杨国喜接到同屋照料。每逢见到笔者,他就说:“别浪费了社会对我的关爱,但我最关心的还是‘双捐’,万一我哪天不行了,拜托你们一定把我最大的心愿了啦。”
      昨天8时许,他突发重疾。弥留之际的他,嘴里喃喃念叨着:“捐、捐……”身边的人都知道他要表达的意思,与赶来的其姨母、妹妹等人一起,在他去世后的第一时间为他联系、办理了“双捐”事宜。
      今天上午,笔者自天津医科大学和医大眼科医院了解到,安秀明的眼角膜经检查状况良好,将于明天移植给两位失明者,他的遗体也开始用于医学研究。安秀明的名字,将镌刻在医大眼科医院和蓟县“生命纪念园”两块奉献纪念碑上。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