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加工马铃薯变废水为“肥水“改良贫瘠土壤

21.07.2015  21:34

      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市为解决马铃薯贮藏困难,现淀粉加工能力达到65万吨,每年可消耗原料马铃薯422万吨,相当于全市总产量的40%左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已然变成“肥水”,直接用于冬春季农田灌溉,可改良定西贫瘠的土壤。

为推动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8日下午,当地召开了全市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废水治理现场观摩会。

马铃薯是甘肃定西市最重要的粮食兼经济作物,也是经济与社会效益最显著的精准扶贫项目。加工业成为马铃薯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全市有规模以上的马铃薯企业36家,然而,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中需要排放大量含有小颗粒淀粉、蛋白质、纤维、有机酸和无机盐的工艺水(分离汁水),其固性物含量可达5%,COD 值高达30000mg/L-60000 mg/L,直接排放就变成了废水(污水)。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经过连续8年的科技攻关,成功完成了热絮凝连续分离回收食品级小颗粒淀粉和蛋白高值化利用、脱蛋白水继续采用太阳能集热保温网箱式固定化微生物生化(厌氧/好养)处理技术达标排放一揽子工程技术。

据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人员周添红介绍,提取蛋白后的废水COD 值可降低50%,主要残留中小分子量有机物和钾、磷等矿物成分。此时的废水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处理:一是将脱蛋白废水变“肥水” 直接用于冬春季农田灌溉,减少后续污水处理工艺和费用。二是采用“太阳能集热保温网箱式固定化微生物高效生化处理技术”处理废水后达标排放。

提取蛋白后“废水”变“肥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经过连续3年灌溉试验,不烧苗,而且玉米增产24%,土壤有机质和肥力增加。可实现淀粉加工循环经济发展和废水“零排放”目标。

据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定西综合试验站监测,经过脱蛋白水灌溉后,土壤的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比灌溉前明显增加,增幅分别265.4%、315.5%。与对照相比,连续灌溉废水两年后可以增加玉米的产量,平均亩增产在8.4-146.0kg之间,平均增幅为4.7-21.5%。从田间生长情况可以看到,废水灌溉可以增加玉米的生物产量,提高抗倒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