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理儿”新说 ——宝坻区“千村美院家风游”打造新体验
如何打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的“最后一公里”,使相对虚化的传统教育更易为群众接受?宝坻区妇联创新开展“千村美院家风游”活动,既使家风教育有了更直观、更有趣、更丰富的载体,又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添了彩儿、助了力。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探秘,看看她们实现工作创新的“三步走”。
第一步:选树典型
注重家风建设是中华民族的老传统。宝坻区妇联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在全区范围内常态化寻找各个层面最美家庭,共选树了十大类100个家庭典型。联合区内相关部门,在牛家牌镇赵家湾村、林亭口镇小靳庄村等12个旅游特色村开展“村风家风大家谈”活动10余场次,用群众身边的典型故事教育影响村内群众,带动良好家风村风形成。同时,以“中国梦幸福家”为主题,开展征集老照片、晒全家福、家风家训征文等活动,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展板展示等方式,发现最美家庭,培育最美家庭,在全区上下形成良好氛围,为形成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推动“家风游”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步:凝练精神
为深入了解整体情况,掌握开展“家风游”活动第一手材料,区妇联利用两周时间对区内8个特色突出、生态良好的旅游村进行广泛调研。结合调研情况,将黄庄镇李宦庄村、大唐庄镇董塔庄村作为首批“家风游”活动试点村。在此基础上,区、镇、村三级妇联干部紧密结合,多次进村入户,与开办农家院的女主人搞座谈、拉家常,和她们谈家风、说家风,向她们宣传“京津冀走亲戚---家风游”活动的背景、内容以及良好的影响,并对每家的家风故事进行深入的挖掘、提炼和总结。结合李宦庄村民风淳朴、有文化底蕴的特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提出了打造“十福文化”(节俭是福、诚信是福、敬老是福、明礼是福、勤劳是福、行善是福、和顺是福、友邻是福、平安是福、助人是福)的家风主线。工作中,各个农家院主动参与,与三级妇联干部积极互动,结合各自家庭实际踊跃认领、对号入座。为进一步强化每家每户的家风意识,将自己认可的内容固定下来,还个性化定制了挂在门口的灯笼以及摆放在室内的扇子等实物,达到既展示自家家风,同时接受游客监督的作用,使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三步:立体呈现
为了让游客在“家风游”中切实感受优良的治家理念、乡贤文化,让女主人讲好自己的家风故事,区妇联邀请在农家院经营管理方面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从庭院布局、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训。从各家各户秉承的家风入手,进行一家一户一对一、针对性地指导,通过对日常小事儿、细节的进一步归纳、梳理,用适当的方式展现各自的家风故事,展示“一户一福”的良好精神风貌。结合村庄实际,指导各家各户将扎纸灯笼、做布鞋、剪纸、编渔网等传统手工项目有效整合,为“家风游”提供良好的互动体验。现在,这些农家院发展势头越来越火,已有5000多名游客来此体验和点赞,新华社、今晚报等媒体纷纷报道。
快来吧,繁忙都市里身体被掏空的亲们!借一段小小假期,带上你的爸爸妈妈,带上你的男娃女娃,在我大中华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美丽中,感受一下体内复原的洪荒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