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今天流行“山水派”?

01.03.2016  12:05
我已经成为“糊涂派”

  我和闺蜜好得能穿一条裤子,对孩子的教育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作为“独一代”,我的童年是在太多的严厉管教与催逼下度过的。父母为了安心让我学围棋、拉手风琴、上作文辅导班,把来找我玩的小伙伴全部堵在门外,目的就是为了我能上全市最好的中学。总拿第一的我求学生涯确实一路顺风顺水,可几乎没朋友。进入社会以后,争强好胜的我体验到了太多迷茫和失落。儿子得得出生后,我上网查看了很多科学育儿知识,下决心要让他自由自在地成长,决不能再让他重蹈我的覆辙,承受失去自由和自我的痛苦。所以当别的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时,得得不是在乡间海边疯玩,就是捧着本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我就想让他做个驰骋山水间的快乐行者。

  闺蜜则不然,女儿刚满月就上了儿科医生推荐的感统训练班,一岁多上育儿班,三岁上钢琴班、美术班,后来参加的各种补习班特长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非常惊人。起先我对她这种做法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在“残害””儿童。瞅我儿子,什么班都没上过,德智体发展得照样很均衡,没看出和其他孩子有什么差别。闺蜜却认为她的所有付出都很值得,她女儿初中时已经钢琴八级。因为钢琴、美术拿过几项青少年比赛的大奖,会直接保送进重点中学。

  就在得得还有一年“小升初”时,他的同学纷纷开始摩拳擦掌,有的学奥数,有的补英语,只为拿到重点初中的一个名额,因为特长生会大大增加进好学校的砝码。我试着给得得做思想工作,他就是不同意去上这些特长班。

  现在每次和闺蜜聚会,看到她将上重点学校的女儿光环耀眼,无所不能,再想想自己儿子正在普通小学里过着“傻乎乎的幸福日子”,就越来越慌神。在当“山水派”还是“培优派”的纠结中,感觉自己已经成了“糊涂派”! 家庭教育就是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类学习班?琴棋书画奥数外语十八般武艺学不停?抑或反其道而行之,一概才艺全不学,带孩子走进乡间走进山野,让他们亲近自然熟悉自然,自由自在长大。前者人称“培优派”,后者人称“山水派”。家庭教育要当“培优派”,还是“山水派”,家长们几人能淡定?如何去抉择? 家长互助 做动机单纯的“培优派”   我的童年就属于“山水派”吧,上了大学我才发现,自己真是一无所长。为此还埋怨过我妈如此粗糙地将我养大,所以现在无论怎样也要让孩子有点儿特长。我坚持让女儿学舞蹈,动机很简单,不是想让她将来成为舞蹈家,只为了以后上学时搞活动不至于啥都没她的份儿,或者举手投足能更优美像个女孩,现在女汉子忒多了。尽管女儿有时逆反较劲,希望她长大后能明白,说不定会挺感谢她老妈吧。(刘丽 机关干部) 别让“放养”变成“放羊”   我对孩子的教育属于“山水派”,个人认为“放养”并没错,关键是要把握好“放与不放”、“管与不管”之间的度。孩子有兴趣就可以学,没有兴趣也不勉强他,但我会用心为孩子提供做选择的机会和范围。(黄艳 自主创业者) 不敢逍遥“山水”   我还是在孩子小升初前带他上了奥数。我琢磨着,只要他没有痛苦无比,就得哄着学。学校划片,择校要拼各种奖各种特长,好学校也要挑好学生啊。所以,孩子教育这事还真不敢逍遥山水以玩为主,咱国情跟外国不一样。(王芳 公司主管) 专家连线:家庭教育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王一欣 深圳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类矫枉过正的家长。   一类是文章中所谓“山水派”家长。打着崇尚大自然的名义,顶着一知半解的“爱与自由”的理念,对孩子实施放养,实际上是放羊。      还有一类却如打了鸡血一般总处于冲锋状态,要孩子优秀优秀再优秀,学习要拔尖,还要参加各种特长培训,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第一类家长喜欢谈西方教育理念,蒙氏教育法,还喜欢转发“让孩子做个普通人”之类的鸡汤文;第二类家长崇尚虎妈狼爸,对各个等级名校如数家珍,现在精益求精都是为了确保孩子这颗人造卫星一朝上天,进入设计好的轨道,从此超凡脱俗。      看起来两派家长都很有道理,而且各自都能找到一些高大上的教育理念作为支持。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种教育方式更为正确而有效呢?      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很多时候都是家长在和自己玩,孩子属于陪绑的。      且听我详细解释。      先说说第一类家长。本来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小时候需要父母陪着玩,大一点了就找小伙伴玩,在游戏中创造,在游戏中发展。这个过程中,家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和关注的态度就可以了,孩子需要和你分享时你能够分享,孩子不需要你打扰时你能够离远点。可是这些家长觉得这样还不够,需要自己创造条件让孩子玩,引导孩子尽情地玩,恨不能把自己小时候没有玩过的没有玩够的都过把瘾。      这种过分强调孩子自由成长尽情玩耍的家长,往往都带着对自己成长过程的深深遗憾。有的人从小被父母严格管理和控制,童年过得了无生趣,所以现在有了孩子,报复性地放养,实际上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以孩子为工具,控诉和清算父母当年的严苛。还有的家长其实是爱无能,不愿意负责任,所以由着孩子玩,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情急之下搬出一些囫囵吞枣的西方教育理念为自己搪塞,或者创造出什么“在大自然中培养孩子”,可是不要忘了,每个孩子本来都是自然之子。      这些家长好像在给孩子松绑,在带着孩子自由成长,但他们带的其实是住在自己内心那个从来没有得到过自由的愤怒的孩子,或者是没有得到过爱的无能的孩子。这些家长如果不安抚好自己,那么孩子很容易成为失去了规则和界限,没有目标和进取心的人。      再看看虎妈狼爸的拥趸们。说起来这些家长也真是辛苦,有的从孩子三个月就开始上早教班了,所有生活和时间都淹没在培养孩子的漫漫征程上,孩子优秀时得意洋洋,孩子不听话或者不如人意时忧心忡忡甚至五内皆焚。他们的投入和殷切本身,其实已经给孩子造成了巨大压力。我曾经遇到有个五年级的孩子偷偷玩电脑被父母发现,自责地写下了“我这么不能自控,真是猪狗不如”的日记。高压和高强度训练之下,固然会在某些领域出现“人才”,但对孩子人格和个性的扭曲作用也是很大的。      注重培优的父母往往有焦虑的特征。有的人曾经在过往的人生竞争中落败,所以拼老命也要在孩子身上找补回来。有的人执着于竞争,胜出后所有的价值感都来源于“比别人强”,所以会把失去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务必保证孩子在每一次比赛中都不能处于劣势。这样的父母,需要靠控制孩子的人生来抚平自己内心的焦虑,需要把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来填补自己人生的空泛和虚无。      所以说,如果执着于山水间寄养孩子,或是补习班才艺班锻造孩子,就都成了父母自己的游戏,孩子只是游戏的道具。培养孩子并不是一件难事,最朴素最简单的理念就足够:爱,规则,责任,荣誉,最重要的也就几项。该玩时就玩,该上学时上学,做对了表扬,做错了批评。除非是研究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的,一般父母,做回本心就足够了。      父母内心的各种疙瘩解开了,就不会打着各种理念玩孩子了,孩子反而会成长得更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