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山东:农机普及+政策落地 齐助粮食连续增产

12.10.2015  10:07
      山东省自古就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随着近年来农业政策的加大倾斜,山东省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使得农业机械化快速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山东农机服务新型服务组织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农机在农村各业中的作用愈加突显,农机经营主体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农机合作社、村集体农机服务队、农机联户、农机大户并存,经营范围、经营模式相互补充的良性发展局面,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的节目中,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纪检组组长王瑞华就山东农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情况与广大网友听众进行在线交流。

   全省注册农机合作社6000余个服务530万农户

  王瑞华组长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视和支持,我省农机部门着力扶持发展了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扶持了一批农机大户,进一步拓展了农机作业范围和服务领域,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呈现出发展越来越快,服务手段越来越强;服务模式越来越新,作业领域越来越宽;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农民收入越来越多的特点。并逐步形成了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政策支持服务为保障,组织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程度高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截至2014年底,全省依法注册的农机合作社6121个,入社成员11.5万个,合作社从业人员11.8万人。农机大户15.3万个,服务农户530万户。

  我省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确定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六个省份之一。小麦作为我省主要的口粮品种,产量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一半。9月14日,山东省粮食局做客《阳光政务热线》节目时介绍说,山东省小麦持续增产实现“十三连增”,在保障我省粮食持续增长方面,农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做出了哪些服务、发挥了什么作用?在今天的节目中,王瑞华组长作了介绍。

  王瑞华组长表示,我省农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在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保障粮食十三连增方面,担当了主力军。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承担了种好地的责任。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具备比较强的装备实力、技术条件和管理能力,全省11.8万农机合作社从业人员,15.3万个农机大户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种地的基本力量,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地种什么”问题的主要承担者。我省农机合作社2014年服务农户637万户,涉及5.5万整建制村,完成农机作业服务面积7788万亩,承担了全省40%的农机作业量。

  二是确保了把丰收的粮食抢到手。农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新型机械多、配套全、服务功能强,积极推行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服务模式,提前与周围村庄、农户签订作业合同,及时为农户提供小麦联合机收、玉米机播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小麦免耕播种等“一条龙”作业,不仅使“三夏”变“两夏”、“三秋”变“两秋”,而且提高了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水平。2015年,全省5700万亩小麦仅14天时间就基本收获完毕,为秋粮生产赢得了农时主动权;2014年,全省玉米联合机收水平为84%,比5年前增长31个百分点,农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功不可没,有力地保障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

  三是避免了土地“非粮食化、非农化”倾向。农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投资很大,机具都是为粮食生产服务的,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从农民来看,都乐意把土地流转给他们,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地流转后改变土地用途,更能确保土地种粮为主的目的。

  
   农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在基层服务中面临“四难”打好组合拳助力经营主体发展
  
  一方面全省农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近年来发展迅速,为全省农业现代化立下汗马功劳,功不可没,另一方面传统融资渠道少、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在基层服务中面临的系列问题日趋突出,也制约着农业的全面发展,山东在这些方面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化解这些难题,在今天的节目中,王瑞华组长一一作了介绍。
  
  王瑞华组长目前全省当前,农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在基层服务中面临“四难”。具体表现为:
  
  一是机具存放难。全省七成以上的农机合作社缺少能集中存放农机具的标准库房,大部分时间闲置露天停放,风吹日晒雨淋,影响机械性能和使用年限;
  
  二是晒粮、储粮难。农机合作社实行土地流转、托管等规模经营后,粮食干燥、仓储等问题还没有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遇到连阴雨天气,粮食霉烂损失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农机维修难。农机维修网点少、专业人才缺乏、配件供应不足、维修费用虚高等问题普遍,高新农机具出了故障更是无处送修。
  
  四是信贷融资难。农机合作社贷款手续繁琐、门槛高,资金不足成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制约因素。
  
  王瑞华组长表示下一步,山东省农机局将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对具体问题,分类解决:
  
  一要解决农机维修难问题。以星级农机维修点为基础,以农机合作社维修间和农机企业“三包”服务网点为重点,以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为骨干,加快构建“布局合理、服务规范、便捷高效”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破解农机“看病难”问题。
  
  二要解决用地难问题。将农机合作社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尽快制定出台落实国家关于农机合作社场库棚建设用地政策的补充规定,各地切实做到对符合设施农用地条件的,要按照农用地标准及时审核解决;对属于建设用地的,要采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盘活农村闲置及低效用地等方式统筹解决,及时办理审核手续。
  
  三要解决融资难问题。积极探索运用融资增信、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等方式,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支持福田雷沃重工、山东五征、山东时风、山东常林等省内大型农机制造企业开展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对农机合作社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提供资金支持;优先选择具备条件的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村资金合作互助试点,摸索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四要解决好风险避控难问题。对农机合作社实行农业保险扶持政策,将农机合作社的机械保险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中,探索建立政府支持的农业大灾风险补偿金,积极受理灾后理赔;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缓释农机合作社贷款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为农机作业市场和农机户搭建起沟通的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提高了农机作业组织程度和规模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新型农机经营主体是维持“散养”状态,还是在规范中发展?在今天的节目中,王瑞华组长就我省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采取的办法做了介绍。
  
  王瑞华组长说,近年来省农机局相继制定出台了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意见、规范化建设意见、省级示范社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五化”(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五有”(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建设标准,分别开展了明星合作社、省级示范社推荐评比活动,评出明星社22个、省级示范社289个。实行农机购置补贴、重点机具推广、主要技术推广、农机化项目等集成化扶持,打好政策“组合拳”。省市两级购机补贴资金持续向合作社倾斜,全省农机合作社享受补贴政策购买的机具超过其机具保有量的2/3。省里从2009年起出台针对农机合作社的农机作业规模化推进项目,落实资金4600万元,奖励扶持农机合作社565个。积极落实免收小型微型企业农机监理费的政策,已连续3年免收农机合作社农机监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