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二轮专项巡视突出“短、平、快”
■核心提示
自7月初开始,山东省委10个巡视组先后进驻30个县(市、区)开展今年第二轮专项巡视。巡视1个月以来,已移交整改事项40个,已有211人被查处。
■总体布局
6月26日,山东省召开省委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法泉对该省第二轮专项巡视提出要求:突出“短、平、快”特点,要害在“专”,成效也在“专”,精准发现问题,集中取得突破;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巡视、移交、督办、整改、查处有效衔接,进一步凸显巡视监督威力。
■巡视成果
省委第一巡视组收到反映章丘市宁家埠镇西埠村党支部委员兼村会计华明德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虚报套取小麦种植补贴问题。移交核实后,华明德被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省委第五巡视组收到反映荣成市滕家镇西河北村虚报小麦种植面积,冒领国家财政专项补贴资金问题。移交核实后,西河北村党支部书记于书永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省委第六巡视组收到群众来信反映司马镇薛洼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4名村干部私分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整治挖潜项目资金问题。移交核实后,4名村干部分别被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省委第八巡视组收到群众反映无棣县水湾镇部分干部在基层检查工作期间接受宴请问题。移交核实后,水湾镇产业办副主任张玉合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孟家办事处党总支书记范建勇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责成镇党委作出书面检查。
……
有的放矢,精准发现问题
为了切实增强巡视针对性,山东省委巡视组坚持“带题不定题、巡中来选题”的原则,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结合被巡视地方的历史、文化特点等,认真汇总分析,进驻后盯住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尽快确定专项问题。
围绕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各巡视组在依纪依法前提下,打破常规套路,简化工作程序,改进和创新方法,什么方法管用就用什么方法。巡视过程中,各巡视组注意把握专项巡视特点和规律,灵活运用听取汇报、个别谈话、受理信访、问卷调查、下沉走访等方法,深入了解、多方印证,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突破口,增强监督实效。
立行立改,推动解决问题
各巡视组推动被巡视地区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对违反规定、应该立即纠正的问题,及时督促当地党委、政府迅速采取措施整改,使“巡”与“改”形成良性互动。巡视进驻1个月以来,省委巡视组已就发现的作风、纪律、选人用人等方面问题,向被巡视地区党委提出整改事项40个。
济阳县、临沭县落实巡视组要求,迅速对领导干部经商办企业、“吃空饷”、违规兼职(任职)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栖霞市针对巡视组提出的部分镇街、市直部门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组成5个工作组,对全市各镇街、市直部门开展财务大检查;平度市对发现的某局违规发行刊物问题,责令立即停办,并举一反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整顿出版物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等等。
记者注意到,本轮专项巡视中,被巡视地区也充满了推动问题解决、开展高效率整改的紧迫感。很多党委书记都表示:绝不回避问题,不等不靠、马上就改。与此同时,各地还通过建章立制、加大曝光力度,形成更大震慑。
荣成市认真整改巡视组反馈问题后,制定了《关于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实施意见》;枣庄市台儿庄区、薛城区、峄城区纪委先后就近期查处的18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发出通报;昌乐县、青州市纪委分别通报了3起工作人员违规使用公车和12起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
快查快结,强化纪律规矩
为督促被巡视地区优先办理巡视移交问题线索,形成快查快结办案模式,巡视组对发现的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第一时间移交各地纪委或司法机关,督促及时审查或处理;对反映强烈、一时难以调查清楚的问题线索,责成被反映单位和个人积极配合纪委或司法机关进行调查;对重大问题线索,要求各地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同时,进一步健全巡视组移交基层党员干部问题线索工作机制,明确专人负责线索管理,建立移交问题线索台账,定期跟踪督办。
从严从实、快查快结。巡视中,“巡”与“查”的紧密衔接,使一批党员干部违纪问题被及时查处,巡视“利剑”威力充分发挥,真正让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本轮巡视进驻以来,通过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纪人员211人,其中涉及乡科级以上干部50人;94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记者:李亮科 通讯员: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