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岔房子村“航天丹参”高产种植试验成效显著
02.04.2015 19:34
本文来源: 农业厅
眼下,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岔房子村丹参种植基地里是一派忙碌的春播景象,村里自行改造的旋耕机轰鸣而过,田间立刻多出一条条垄沟,农户们秩序井然地播撒丹参种子,培土机紧随其后将垄沟填平。“经过今年冬季大棚的试验,我们感觉到丹参的种植密度应当加以调整,每亩株数比去年提高50%左右,能达到9000棵。”正在田地里指导农户种植丹参的岔房子村党总支书记朱学澜介绍说。
去年,岔房子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从山东引进并试种了800亩中药材新品种“鲁原丹参一号”,其是航天诱变品种,不仅根部有药用价值,叶子也能做成丹参茶,每亩综合效益超过万元。实践证明,岔房子村的沙质土地适合种植丹参,但是,由于农户们缺乏种植经验,导致一些地块的出苗率偏低,影响了整体收益。于是利用冬季农闲时节,朱学澜带领农户外出考察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回村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在大棚里搞起了丹参种植试验。“去年每亩地种植6000棵,大棚里试种的每亩地分别是7000棵、8000棵、9000棵和10000棵,真正看一看不同的种植密度,哪种产量更高。”朱学澜继续说。
经过几个月的试验,株距15公分、每亩种植9000棵丹参的试验地块出苗率最高,已经接近80%,而且长势旺盛,这为村里春天播种丹参提供了科学依据。朱学澜告诉记者:“如果按照这样计算,产量能比去年提高1倍。所以今年我们将按照试验的方法进行播种和施肥,肯定能获得丰收。”除此之外,该村充分做好种植前的准备工作,对土地进行旋耕和深松,保证土壤足够疏松,防止土块压制籽种,影响发芽生长;同时选择优质籽种,并对籽种进行杀菌、生根等药剂化处理,确保出苗率达到70%以上,充分发挥土地效益。(记者 张磊 通讯员 林少晨)
本文来源: 农业厅
02.04.2015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