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尚武话西青
文昌武运即精神。
文武是道,一个地域归纳志史的文集,挈领到这儿,便入上旨。
中国上古文化的根,《周易·系辞》讲:“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其本要的阴阳,柔刚,仁义,物化象化了,就是文与武。
中国最早讲文武的历史,起于西周之前的后稷,离现在几千年了,周文王、周武王统驭下的周制天下,《史记》概说的四字就是“乃文乃武”,那是夏商之后,中国真正的开代,此后秦汉隋唐多少朝代的中国,俱没离开这刚柔相济,仁义致身,一阴一阳、亦俯亦仰的文武两字。后来许多书本唱词中讲的,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长久之术,所谓“文安邦,武定国”无以类比的太平景像,还有,“文安社稷,武定戈争”,“王赖多士,帝资群才,满朝文武分列两厢”的浩荡形象,无不缘出于此。
但是有滋有味儿,形神俱备的讲一块地缘,一方区域,一个大城市繁盛的西部城区,宋金以来,特别是近三百年以来,与民生物化连在一起的文武盛事,这是第一次读到。
武术是赋予躯体的,它与强、存分不开;文脉是赋予传习的,它与长、远分不开。无论镇邑之兴、木版年画、民宅建筑、风筝剪纸、民间百戏,以及丝路津商赶大营的文,还是霍元甲、韩慕侠、八卦掌、八极拳、武乡、武校、群英舞学、胜武老会的武,能同时在物态景观和人类活动中,张起如此鲲鹏两翼的地方,委实不多。且滋华西青的文武,发端于底层,灿耀至国彰,不仅与孙中山、周恩来的复兴中华、强国强种的革命相系连,相影响,像杨柳青年画那样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民间艺术的存藏,像霍元甲精武神功那样成为盖世英雄、武之国尊的,更是流口南合唯属,别无他方了。
这是在这方民风朴纯,书院塔阁坐落,插枝即成杨柳,伐木即成舟船,挑担即可步行远赴千里的地方,独有的生成,独具的奇象。是多少代西青人蕴含进骨子里的,成为一种风约习俗的,入艺、化境、成业的作为,它浩荡在西青几百平方公里的行藏上,留存于这片土地的每一个空间。是这片土地上曾有过和做过的最好东西。
编家集书以文脉、武魂为胆,不仅把这片地域的情怀、气度、肝胆一下提起,且使近三百年这片土地的魂魄和精神,不再会被埋尘的焕然。
西青没有山,西青的杨柳青年画、西青的大院文化,西青的赶大营,西青的武镇武校、霍元甲、韩慕侠,就是西青的山。无疑,在有了这样的结集和归纳后,广田堆新,滩岸蜿蜒的西青,就有了更可追远的峭拔和屹立。
很早读过的任洪渊《生命/文化》一文,记下一段生动言词:“在屈原抱起昆仑落日以后,你已经很难有自己的日出;在庄子飞起他的鲲鹏之后,你已经很难有自己的天空和飞升;在孔子的泰山下,你已经很难成为山;在李白的黄河苏轼的长江旁,你已经很难成为水;但是你必须有你自己的地平线,否则,别想走出自己的天地。”
今天欣喜的看到这部集书后,忽然间就想起,并且想以此作序结的告诉每个人:西青找到了自己。(冯景元)